第五节 整形和修剪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6&rec=82&run=13

果树整形在30年代以前尚未引起广泛重视,进入30年代后逐渐得到改进,在苹果
树体整形方面,过去多用漏斗形棚架整枝法和多主枝圆头形;30~40年代新式果园建
立后,多为采用自然半圆形。1956年后改为主干疏散分层形,成为全面推广的基本树
形。崂山县1959年以后推广“三挺身”树形,以扭转机械求形的倾向。对矮化苹果的
整形,几经探讨,30年代初根据栽植疏密度,提出采用纺锤形的整形技术。梨树的树
形,过去多为主枝圆头形,50年代曾改为四枝八顶多主干开心形,作法是一分为二,
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树冠上平下齐,周围圆。50年代中期又改为三主枝圆柱形,也
称为“三挺身”,到1956年一直被沿用。对桃树,过去并无严格的树形要求。1933年
至建国初期推广杯状形。5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三挺身和自然开心形。对葡萄树的树形
随架式而定。建国前,平度县的葡萄架多为大棚式,崂山郊区多为倾斜小棚架,60年
代仍有不少小棚架式。60年代开始推广篱架和小棚架密植式栽培,从整枝形式上可分
单主蔓扇形、棚架扇形、篱架扇形,在庭院内的葡萄为大架龙杠形。
果树修剪30年代以前只是删除树上的枝条,砍断过旺的枝和干枯枝,缺乏完整的
修剪技术。30年代起,对果树修剪技术逐渐重视。50年代以前,对苹果和桃树的修剪,
模式化程度较高,往往不分品种,统按一种模式修剪,修剪量偏重,有强造树形的倾
向;在具体修剪上重视单枝的修剪,忽视果枝组的培养。50年代后期,一度强调轻剪,
对长势旺的品种如红星、元帅实行轻剪长放和适当回缩修剪相结合以平衡树势,注意
培养结果枝组。60年代,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青岛市果树园艺场,分别通过试验,
采用了环剥果台摘心、疏枝短截、晚春修剪、并推广了活支柱、里芽外蹬、圆枝、国
光留短橛以及拉枝等项技术,使修剪技术日益完善。梨树的修剪方式大体与苹果树的
修剪方式相似,尚未形成独特的修剪模式。桃树的修剪方式,过去也是偏重,疏剪主
枝延伸过长,多年后形成“鞭杆枝”,结果部位外移,内膛空虚,其后改杯状形为二
层开心形,同时也注意了培养果枝组。对扇形架式的葡萄树多采用长梢修剪,对龙杠
式的葡萄树则采取短梢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