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粮食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6&rec=8&run=13

小麦 小麦是青岛市的主要粮食农作物之一, 栽培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至1986年,青岛的小麦栽培面积基本保持在380万亩左右。1949年种植361.1万亩,
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8.64%,单产44公斤,总产158815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1.96%。
1956年种植369.6万亩, 单产58.65公斤, 比1949年增长33%, 总产215700吨,增长
35.3%。 1961年种植315.1万亩,单产27公斤,比1949年减少38.64%,总产85730吨,
减少46.02%。1962年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之后,
小麦生产开始回升。 1966年种植330.1万亩,单产63公斤,总产206330吨,单产超过
1956年,总产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969年前后,全市坚持大搞水利,建设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农田,办地方小化肥厂,提倡科学种田,为小麦“畦田化”栽培奠定了基础。
1975年种植小麦392.96万亩, 比1970年面积扩大了12.5%, 单产109.02公斤, 总产
430135吨, 分别比1970年增长55.7%和76.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全面落
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小麦生产
连年增长。 1986年种植小麦398.02万亩,单产244公斤,总产970440吨,比1978年单
产增加1.14倍,总产增加0.89倍,比1949年单产增加4.55倍,总产增加5.11倍。
玉米 建国前,青岛市种植玉米面积不大,1949年种植48.8万亩,占粮食总播种
面积的3.87%, 单产53公斤, 总产25810吨,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玉米生产,
1958年种植160.9万亩, 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3.06%,单产91公斤,总产146930吨。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玉米面积骤降。1964年以后,随着杂交玉米品种的推广,种植面
积逐年扩大, 单产逐年提高。 1978年全市种植221.89万亩, 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
23.25%,单产230公斤,总产510635吨,单产比1958年增加1.53倍,总产增加2.48倍。
进入80年代, 全市种植玉米面积基本稳定在240万亩左右。1984年种植面积242.78万
亩,平均单产421公斤,总产首次突破10亿公斤大关,达1021665吨。1986年种植面积
233.9万亩,单产408公斤,总产953941吨,比1958年单产增加3.48倍,总产增加5.49
倍。
地瓜 建国前后, 地瓜一直是青岛市农民的主要口粮之一。 1949年青岛市种植
275.2万亩, 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1.83%,平均单产93公斤。建国后,因地瓜适应性
强、 稳产、 高产, 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69年达到322.6万亩,总产量507580吨。
1970年后, 随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地瓜面积逐年减少,1978年种植253万亩。1986
年种植地瓜面积132.02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5.43%。建国37年来,地瓜面积减
少了50%以上, 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地瓜单产、总产都比1949年
有较大的增长, 1986年单产370公斤,总产439003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了2.98倍和
0.91倍。
大豆 大豆能补充土壤氮素营养,在农作物轮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粮
油兼用作物。 1949年种植213.4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6.93%。单产35公斤,总
产75610吨,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0.46%。后来随玉米、地瓜等高产作物面积的扩大,
大豆面积相应减少, 且多与玉米等高秸作物间作套种。1978年青岛市种植大豆38.93
万亩, 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08%,单产85公斤。1980年后,为增加粮食作物结构中
蛋白质的含量, 大豆种植面积回升。1986年,种植59.78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
6.99%,单产138公斤,总产82566吨,比1949年单产增加2.94倍,总产增加9.2%。
谷子 建国前是青岛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1949年全市种植169.2万亩,占粮食
总播种面积的13.42%,单产55公斤。50年代中期开始扩大种植玉米、地瓜,谷子面积
减少。60年代以后,谷子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到1981年种9.46万亩,只占粮食总播种
面积的1.04%。1986年种植10.66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25%,单产186公斤,总
产19811吨,占粮食总产量的0.78%,比1949年单产增加2.38倍,总产减少3.71倍。
高粱 1949年青岛市种植121.1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9.61%,单产61公斤,
总产74360吨, 占粮食总产量的10.28%。50年代中后期,种植面积骤减。1975年后,
种植面积只在10万亩左右。主要利用秸秆、穗轴作建筑和笤帚、席编等原料。1986年
种植11.26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32%。单产183公斤,总产20567吨,占粮食总
产量的0.8%。 单产比1949年增加2倍,总产减少2.62倍。1970年前后,平度、胶县和
崂山等县,曾大面积引种原杂号和晋杂号杂交高粱,产量较高,但因晚熟、拔地、秸
矮、品质差,试种几年后淘汰。
稻谷 分水稻和旱稻两种。多在平度、莱西、胶南、即墨等县零星种植。1949年
全市种植2.7万亩, 单产47公斤,总产1281吨。1958年即墨、莱西等县在涝洼地试种
水稻成功, 面积扩大到25.5万亩, 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07%, 单产72公斤,总产
18468吨,占粮食总产量的1.9%。后因水源缺乏,1962年种植面积降为2.8万亩。1965
年莱西、 即墨两县利用莱西产芝水库的水源发展水稻生产。1975年种植面积23.52万
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89%,单产286公斤,总产31665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3%。
70年代末,因连年大旱,水稻面积大幅度下降。1986年全市种植水、旱稻0.72万亩,
单产299公斤,总产2152吨。
小杂粮 建国前后,农民普遍利用田边、地头零星间种、混作小杂粮,主要有大
麦、豌豆、绿豆、豇豆、小豆、黍子、荞麦、穇子、等。60年代后,小杂粮种植面积
锐减。1976年后,特别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杂粮又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