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果 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6&rec=69&run=13

青岛市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即墨县志》就有梨、杏、桃、柿、山楂、
枣等果品生产的记载, 现尚有1300年生的酸枣树和200多年生的梨树。20世纪前夕,
崂山的大窝窝梨、 平度的葡萄,即已远销上海、连云港等地。到1934年平度县果品
总产787.5万公斤, 崂山地区果品总产达2020万公斤。1897年后,陆续引进了国外果
树新品种,有苹果、洋梨、桃、葡萄、草莓等;到30年代初,已是新种汇萃、蔚为大
观。在市郊李村一带,先后建立了10几家专业化的私人新式果园,面积共达2073余亩。
其中,最大的果产公司果园面积300亩,新生果园面积320亩,直接从国外购进果苗,
聘请技术人员,雇佣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这对青岛市果树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
动作用。但由于日伪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果树
生产大有一蹶不振之势; 崂山地区解放前夕果品年产量仅占1934年的25%。建国后,
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广大果农,先从防治病虫害入手,恢复树势,全面推广科学技术,
并对果品收购价格,生产资料等制定了一些保护措施,包括收购果品的优惠价格,农
药、化肥供应,果园减免征购公粮等。果树生产得以逐年提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后,“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果树生产曾两度出现
滑坡,“文化大革命”后,果树生产再次获得生机。80年代,实行了果树联产承包责
任制,生产飞速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面积之大,产量之多,居山东省前列。
在果树科技方面,尤具特色。在20世纪初,就有专设机构开始推广果树生产技术,
30年代大力推广果树科学育苗、树体整形及修剪,使用农药和防治果树病虫害等技术,
在此期间,著名的果树园艺科学工作者吴耕民、孙云蔚、孙中信先后来青岛从事果树
工作, 发表专著, 起到了先导作用。1953年成立了山东省青岛市园艺果树试验站,
1955年改为山东省青岛果树试验站,正式开展专业研究工作,1958年在该站又同其他
单位合并,组建成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内专设果树研究室。1957年平度县在山
东省率先成立了果树指导站。在山东省科委的支持下,崂山郊区1957年起先后建立了
源头、上藏、傅家埠等13处果树实验室,定期交流经验,对推动果树生产的技术革新
发挥了积极作用。80年代初先后建立了青岛市果树工作站和各县(区)的果树技术指导
站。青岛市群众的果树科学实验组织亦建立较早。1979~1986年,青岛市各县(区)技
术推广部门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在24项之多,苹果砧木资源的研
究,矮化砧木的系列研究,苹果绵蚜生活史及防治研究等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