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预测预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6&rec=15&run=13

建国初期,即墨、胶县等县对蝗情进行调查,这是病虫测报的开端。1953年青岛
市农林处和园艺试验站兼管病虫防治技术推广。1958年县、社病虫测报点,所测病虫
情况由县汇总发布病虫情报,指导病虫防治工作。1979年青岛市植保站根据青岛的自
然区划和作物布局,对10几种主要作物的病虫测报对象,有针对性的建立群众性测报
基点20处, 进行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均达90%以上。病虫害观测分为系统观测和一
般观测,同时还建立应用测报档案,提高测报水平;应用电码模式电报测报,加快病
虫信息传递。对测报基点实行病虫测报合同制,调动测报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测报
的及时和准确。1980~1986年,共发布病虫、虫情警报513期,计55872份。

建国来,病虫的发生、发展随着环境条件,生产条件、耕作方式、农作物品种、
施用化肥农药以及病虫自身的变化等因素,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一些危害较轻的病虫变为危害较重的病虫,小麦白粉病、麦蚜、玉米蚜、花生蚜、
豆秆蝇和玉米蓟马等病虫,建国前后一般危害较轻,自60年代中后期至1986年先后成
为主要病虫害。如此小麦白粉病在60年代以前,因生产条件差,小麦生长稀疏,发病
很轻。70年代以后,麦田土肥水条件逐年改善,特别是水浇高产田块,小麦群体大,
发病严重。
偶发性病虫变为长发性病虫。二代粘虫和棉铃虫,在60年代以前,个别年份偶发,
局部严重。70年代后成为青岛市的常发害虫,棉铃虫对玉米的危害也越来越重。
一些检疫对象扩大蔓延,小麦土传花叶病、地瓜根腐病和玉米灰种蝇相继在崂山
县发生和发现。
有些病虫发生危害下降。小麦星黑穗病、散黑穗病、线虫病,玉米青枯病、茎腐
病和蝼蛄等病虫,建国前至70年代初发生危害比较严重。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大大减
轻。
一些主要病虫在继续发生危害。如小麦锈病、地瓜黑斑病、花生叶斑病,麦蜘蛛、
玉米螟、蛴螬、粘虫等建国前后为多发性病虫,80年代仍常年发生,但因预测、预报
及时准确和防治适时,一般未造成较大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