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户用沼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6&rec=123&run=13

195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要好好地推广沼气的指示精神,全国出现了大办沼气的
热潮。当年10月,崂山县夏庄人民公社源头大队及李村公社上藏大队同时各建了一个
沼气池。1972~1975年,国家计委、中科院和农林部在四川省中江县和绵阳县召开过
两次全国沼气利用经验交流会,号召全国大搞沼气建设,青岛市各县区根据会议精神,
也陆续建了一批沼气池。即墨县于1973年在城关公社窑头大队建了一个15立方米椭圆
形沙子、水泥、石灰和砖结构的沼气池,胶南县1973年在辛安公社花林大队建了一个
长方形沼气池,胶县于1975年在洋河公社小尧大队建了一个10立方米石头水泥结构的
沼气池。这批沼气池因技术不过关和管理的问题大都报废。
青岛市较大规模的开展沼气建设始于1978年9月以后,全市各县(区) 都建立了强
有力的领导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许多村由少数户建池发
展到全村建,各县都出现了一批普及沼气的村。至1986年全市已有44个村普及了沼气。

青岛市的沼气建设,在开始几年走过一段弯路之后,注重了建池的质量,从而出
现了许多先进集体。即墨县城关公社冢子头大队,自1978年开始建池,在大队会计及
3个小队长家各建一池成功后, 通过示范吸引群众,至1980年普及了沼气,全大队共
122户、 建池115个,利用率达98%以上,该大队农民在用气、卫生及生产方面尝到了
搞沼气的甜头,在建池后特别注重管理,使所建的沼气池个个产气率高,做到了做饭
不用草、 点灯不用油, 改变了过去那种烟熏火燎的不卫生状况,去掉了前门三大堆
(土堆、粪堆、草堆) 。1983年7月经青岛市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了效益考察,全大
队一年可节约燃料开支3500多元,平均每户20多元。由于办沼气,沼气渣回田,改善
了土壤肥力状况,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促进了粮食增产,粮食亩产
由1977年的555公斤,增加到1983年的615公斤。
由于大办了沼气,扩大了工副业生产,增加了经济收入。当时山东省委书记白如
冰及市县领导曾来该村参观考察,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联合国粮农组织
的17个国家的代表,国际妇女儿童基金委员会组织的24个国家的有关官员,以及澳大
利亚广播电视总编辑、坦桑尼亚新闻总编辑、尼日尔国家妇联,中澳友协主席和越南
友人黄文欢等207人次先后到该村参观考察沼气,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赞誉。1982年
该村被中共青岛市委命名为“精神文明村”。1984年《中国沼气》第四期及《参考消
息》 等报刊上做了专门介绍。1986年2月,中国农业部授予该村“全国农村能源建设
先进集体奖”。同年5月,山东省农业厅授予该村“山东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集体奖”。
胶南县铁山乡东南崖村,自1984年冬至1985年春在全村230户中建池168个,不仅
解决了群众烧柴问题,而且保护了山林、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促进了林果业的发展。
同时利用沼肥浇果树等,不仅节约了化肥,而且果树长得旺、结果多、个头大、品质
好。为此,青岛市环保和林业部门都在该村开过现场会,进行推广。
青岛市沼气建设开始时设计的池型种类比较多,有地下和半地下,有三连通 (厕
所、猪圈、沼气池) ,也有二连通(猪圈、沼气池),还有单体式的,体积大的有20立
方米, 小的有8立方米;所有建池材料多系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其结构有砖石或混
合结构,有二合土或三合土(石灰、黄土、沙子)及水泥薄壳结构等。为了选择适宜的
建池材料,结构和池体容积,青岛市沼气办公室进行了认真的试验、总结和筛选,于
1982年秋正式确定了青岛地区的池型、容积和结构,强调采用砖做骨架、水泥砂浆抹
面或水泥浇筑成型, 池型为8立方米的“三连通”水压式沼气池。1983年下半年,青
岛市沼气办公室会同胶县沼气办公室设计了小型沼气池, 建池容积由原来的8立方米
改为6立方米的水压式沼气池, 取得了成功,产气率在0.2立方米/日·立方米,日产
沼气可满足3~4口人一日三餐烧饭和照明之用,同时还省工省料、占地少、易管理,
造价比原池型可低1/3以上,这种沼气池很受群众的欢迎。
为了解决水泥沼气池漏气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1981年利用有机硅及氯丁胶对沼
气池作密封对比试验。结果较一般的水泥池产气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平均值为0.52
立方米/日·立方米,而水泥对比池为0.32立方米/日·立方米,这两种材料密封程度
好、抗腐蚀、价格低,使用简单,既解决了农户的用气问题,又可使沼气池容积缩小,
减少了水泥用量,节约投资,缓解出料难的问题,很受用户欢迎。1983年获山东省科
技成果三等奖。
1982年11月2日,崂山县李村公社东李大队两农户家各安装了一个3立方米红(黑)
泥塑料沼气发酵(袋)池(三连通),4天后即产了沼气,平均每立方米日产沼气0.4立方
米以上,可满足3~4口人家一日三餐和烧水、照明、温猪食之用,红泥塑料沼气池具
有耐磨、耐老化、抗腐蚀、密封性能好、进出料方便、能吸热增温等特点。1984年山
东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和青岛市农村能源办公室一起,在黄岛区辛安镇蜊蚁泊村,采
用密封增加发酵浓度,装满料、发酵原料一次降解、二步发酵、夹层水密封等综合措
施,建了12个容积为5.8立方米的沼气试验池。其产气率为0.23立方米/日·立方米最
高可达0.5立方米/日·立方米,可以满足4~5口人一日三餐、烧水、照明、煮猪食用
气,此项目1986年被山东省科委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
青岛市根据各县(区)沼气发展情况,每年下拨数量不等的补助经费,分配建沼气
池任务,组织试点示范,使广大农民亲眼看到沼气的好处,提高了群众建沼气的积极
性; 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国家、集体对建池户给予100元左右的补助,调动农民建
池的积极性;还进行了技术队伍培训,从1978~1986年共培训农民技术员7491人次。
通过培训,提高了技术素质,保证了建池质量,使沼气的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
1985年, 青岛市全年可供沼气发酵用的作物秸杆可开发量约为367万吨 (折标煤
192万吨) ,杂草等约为28万吨(折标煤13万吨),人畜粪便的可开发量为58万吨(折标
煤29万吨) ,另外,大量的有机污水都可作为沼气发酵原料,沼气事业的发展有着广
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