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机培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6&rec=116&run=13

50年代,试办国营拖拉机站初期,所需的各级农机专业人员,均由山东省举办的
各种训练班进行重点培训。1957年,崂山郊区举办第一期训练班,当年培训拖拉机驾
驶员12名。1959年10月至1960年2月,为建胶南、即墨县拖拉机站,青岛市举办了2期
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训练驾驶员57名。直到60年代初,基本上都是采取临时办训练
班(学习班)和以师带徒的方法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和修理工。这期间农业机械数量很少,
需要拖拉机驾驶员和修理工不多,这种培训方法基本适应了农业机械化事业需要,并
且为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1966~1969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农机培训工作被中断,农机培训
班大部分停办。此间全市仅培训拖拉机驾驶员84名。
进入70年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重点投入,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较快,农机化队
伍也迅速扩大。农机培训工作,本着“机械未到,培训先行”的原则,大力加强农机
人员培训工作,县乃至公社将农机培训列为经常性工作任务,并相继建立了县常设培
训班,培训规模逐步扩大。1971年,即墨县建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当年培训驾驶
员40名。 到1975年,所辖6个市县全部建立了农机培训班,部分公社开始培训内燃机
手和小型拖拉机驾驶员。 1971~1979年,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96996人次,其中
培训(复训)拖拉机驾驶员60950人次,其他农机人员36046人次。
80年代,户营农机迅速发展,大量农业机械进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进一步加
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1982年后,各县、区农机训练班相
继改为农业机械化学校,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培训基地,有了固定教员,购置了教学、
实验仪器设备。县(区)农机化学校隶属县(区)农机局领导,负责各县(区)的农机培训
工作。农机化学校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广开学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实行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培训方法,为农村养了一大批各种急需人才,1984年,由
国家和青岛市投资30余万元,建成青岛市农业机械化学校(位于崂山县中韩镇驻地),
占地7.85亩,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一次可培训农机人员100余人。
1986年,全市7处县级农机化学校共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师28名,科技人员2名。
1982~1986年,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080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