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6&rec=110&run=13

农机化试点 1979年,根据第三次全国农机化会议精神和中共青岛市委的指示,
在青岛市郊各县(区)各选一处领导班子强、经济的条件好、机械化水平高的崂山的城
阳、即墨的南泉、胶县的和平、胶南的大场、黄岛的薛家岛等5处公社,作为试点社;
同时,市委确定崂山县为青岛市的“先化县”。试点工作坚持以农业生产需要最迫切、
增产效果最显著、减轻劳动强度最有效的原则,重点解决“三夏”、“三秋”两个农
忙季节的机械化作业和小麦、 玉米、地瓜、花生等4种作物及近郊蔬菜生产主要环节
的机械化。通过试点、树样板,促进了全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980年,全市完成机
耕588.94万亩, 比1979年增加47.49万亩;机播318.87万亩,比1979年增加165.28万
亩;麦稻机收86.41万亩,比1979年增加65.57万亩。小麦脱粒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农机科研推广 青岛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属机械工业局管理)及各县农机化研
究所(属农机系统管理),分别承担着青岛市农机科研和推广任务。1972年开始,各县
农机研究所相继建立, 到1986年,除黄岛区外,其他6个县均有一处研究所,共有人
员54名,其中科技人员22名。1980年,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设科教科,主要负责新
式农业机械的研制、引进、推广和科技管理,1983年7月撤消。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市主要研制推广了深耕犁、中耕灭茬机、犁后耙、筑畦
器、水稻插秧机、小麦收割机、地瓜收获犁、花生摘果机等23种新机具。胶县农机所
研制的玉米秸秆还田粉碎机,在14个公社、24个大队进行了示范推广。崂山县改制的
旋耕机,作业效率提高近一倍,蔬菜刨畦机也开始推广应用。即墨县研制的扒麻机、
崂山县研制的小麦烘干机、胶县引进的地瓜切片机、花生脱壳机也开始试验推广。
1982~1986年间,全市农机系统取得主要农机科研推广成果15项。其中获得省级
以上的分别是:《农机化推广政策制定和实施办法的研究》、《崂山县农用拖拉机发
展预测》、《棉花生产过程机械化试验》、《花生生产机械化试验研究》、《2BCH-
1型滚轮式膜上打孔花生精量穴播机》、《2BJ-1人力通用精量播种机》、《9SQ-85
型甩刀式玉米秸秆还田切碎机》 。 获得青岛市级的分别是: 《刨畦机的推广》 、
《2BH-5/4型花生播种机》、《2BH-3型花生点播机》、《2M-1型人力地膜覆盖机》、
《4MC-2型棉柴收获机》、《焊接、喷涂新技术应用》。
农机作业水平 50年代试办国营拖拉机站时,农机具数量不多,主要作业项目有
机耕、机耙、机灌和少量的播种等。1959年,机耕21.9万亩,机播0.32万亩,机收60
亩。60年代,机具数量增加,作业范围有所扩大。1969年机耕147.37万亩,机播1.15
万亩,机收0.2万亩。70年代,农机作业范围不断扩大,项目增多,除耕、耙、灌外,
逐步开展了机播、机收、脱粒、机械植保、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作业。1979年,机耕
541.45万亩, 机播153.59万亩,机收20.84万亩。进入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很快,拖拉机数量猛增。1986年,机耕569.79万亩,占总耕
地面积的75.15%,机播239.66万亩,机收104.28万亩,机械植保130.64万亩,机械铺
膜3.98万亩,机械脱粒115.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