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品种更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6&rec=11&run=13

建国后,青岛市作物品种更换大体上可划分3个阶段:1957年前,以种植地方品种
为主; 1958~1970元,以引进推广新的常规品种为主,开始推广玉米杂交种;197年
~1986元,主要农作物以常规品种和杂交种为主栽品种,全面实现了良种化。因小麦、
玉米、 棉花的选种、育种工作开展早,发展较快,全市先后进行过5次品种更换,其
他作物大都进行过3次品种更换。
小麦 1949~1986年先后进行了5次品种更换,每更换一次都使单产提高10%以上。
1955年前后,主要种植地方品种红秃头、脖儿青、白秃头、白麦、蝼蛄腚等,引进推
广黄县大粒半芒、扁穗麦、红半芒、碧蚂1号、碧蚂4号、蚰子麦、齐大195、跃进8号
等新品种。 1955~1964年,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上的有黄县大粒半芒、碧蚂1号、碧
蚂4号、蚰子麦、扁穗麦、齐大195等6个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丰产3号、蚰包、
石家庄407、 济南2号、济南4号等新品种,逐步淘汰地方品种。1964~1970年种植面
积达25万亩以上的济南2号、 石家庄407、蚰子麦、蚰包、济南4号、济南9号等6个品
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泰山1号、昌乐5号、烟农78等新品种。1971~1979年种植
面积达25万亩以上的有泰山1号、跃进8号、昌乐5号、烟农78、白蚰包、高38号等6个
品种。 其中,从泰安地区农科所引进的抗病、高产、适应性强的泰山1号品种,采取
种子高倍繁育技术,1975年推广面积123.9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7.6%,到1979
年种植173.3万亩,占45.6%;1978年引进济南13、莱阳4671等新品种加以示范、推
广。1979~1986年,又先后引进了一批适于不同生产水平种植的新品种,替代了泰山
1号小麦,在高、中产田推广济南13、辐63、烟农15、莱阳4671、鲁麦5号、鲁麦7号、
晋麦21号等8个主栽品种;在旱薄地推广科红1号、秦麦3号、昌乐5号等抗旱耐瘠品种。
截至1986,全市推广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37个。
玉米 建国前主要种植白头翁、草玉米和粘玉米品种,单产50公斤左右。1949~
1986年,更换过5次品种,每次更换单产提高10%~30%。
50年代中后期从东北地区和山东省潍坊、黄县等地引进推广地方良种和品种间杂
交种。年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地方品种有金皇后、大粒红、黄县二马牙,品种间
杂交种有坊杂2号、 莱杂7号,1953年平度开始引种试验双跃3号等自交系间杂交种。
1961~1970年,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有华威、新单1号等品种,搭配种植烟三6、
群单105、新双1号、双跃4号双跃150等。1970~1975年,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有
烟三6、鲁三9、群单105、丹玉6号等4个品种,搭配种植双跃1号、烟三10、烟三33和
华傲等品种。1975~1980年,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有丹玉6号、中单2号、鲁三9、
单交36、鲁原单4号等5个品种。同时,从烟台地区农科所引进示范了紧凑型玉米品种
烟单14。 1980~1986年,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的有烟单14、鲁玉4号、中单2号等3个
品种;引进推行鲁玉3号、鲁玉4号、鲁玉6号,鲁丹37号和中原单4号等搭配品种。截
至1986年全市推广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24个。
地瓜 建国前,青岛市栽植本地瓜,又名大长蔓,该品种蔓长、筋多,单产60~
70公斤(鲜薯折粮为5折1) 。日本侵华后于1943年带来“冲绳100号”地瓜品种,在
胶济铁路沿线各农事试验场进行试种,让中国老百姓以薯类充饥,腾出粮食补足日军
给养。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胜利百号”。该品种高产、优质、出干率高。青岛
市解放前夕栽植95万亩, 占地瓜栽植面积的34.5%。1949~1986年全市进行了3次品
种更换, 每次都使单产提高10%左右。1949~1970年,栽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的有胜
利百号、 华北5245、北京553、烟薯1号等4个品种。其中胜利百号栽植面积占地瓜栽
植总面积的47%以上,1957年一度高达89.4%。搭配品种有济薯1号、遗字138号、华北
117等。 1970~1980年栽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的有烟薯1号、济薯1号、青农2号等3个
品种;引进推广丰收白、青农11号、徐薯18号等新品种。1980~1986年栽植面积达20
万亩以上的有丰收白、青农11号、青农2号等3个品种;示范推广青农12号新品种。截
至1986年全市推广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5个。
大豆 建国后,青岛市进行了3次品种更换。1949~1975年,主要种植地方良种,
有小青豆、茬豆、毛黄豆、江南青、爬蔓青、平顶黄等。引进推广东解1号、鲁豆1号、
齐黄1号等新品种。1975~1981年主要种植向阳1号、东解1号、齐黄1号、齐黄10号、
鲁豆1号等品种。 引种推广兖黄1号、鲁豆5号、丰收黄等新品种。1981~1986年主要
种植鲁豆4号、 鲁豆5号、向农5号、鲁豆3号和丰收黄等品种。鲁豆4号丰收性能好、
适应性强,平均单产在200公斤以上,比其他栽培品种增产20%左右。
谷子 建国前后,以种植春谷为主。主要有毛谷、紫根毛谷、八大杈、曲阜谷、
黄谷、相公辫子、老来变等地方品种和燕大811、华农4号等品种。60~70年代全市谷
子种植面积急剧下降, 1978年只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31%。1966开始推广夏谷,主
要种植鲁谷1号、鲁谷3号、鲁谷4号、鲁谷5号、昌潍69、昌潍74、昌潍81、豫谷1号、
豫谷2号和诸伏1号等新品种。
高粱 1949~1986年种植利用的有21个地方品种。1966年,平度、胶县和崂山等
县先后引种遗杂7号、原杂10号和晋杂5号等杂交种,比一般常规品种增产30%~50%。
但因品质差、秸矮,1973年以后逐步淘汰。到1986年在生产上仍继续利用的有条帚苗、
达子缨、长挺秆、席高粱、牛心红、鹿邑歪头、骡子尾等有经济价值的地方品种。
稻谷 1949~1986年, 先后引种了31个品种,其中种植面积在0.5万亩以上的有
糯稻、紫皮旱稻、银坊、水源300粒、大白粒、北京子、小站101、反修1号、红旗16、
东方红、丰锦、南粳15、农垦39(白金)、农垦40(黄金)、炬锦、日本晴、秦爱旱
稻、京引旱稻等品种。
小杂粮 建国前青岛市普遍零星种植大麦、豌豆、绿豆、豇豆、小豆、黍子、穇
子、荞麦碱谷等。60年代后很少种植,特别是穇子几乎绝迹。小杂粮大都是地方品种。
1980年以后,又恢复种植绿豆、小豆、豇豆、黍子等小杂粮。
花生 1949~1986年,青岛市共进行3次品种更换,每更换一次都使产量提高10%
以上。1949~1970年,主要种植普通型晚熟大果花生,有即墨大爬蔓(爬蔓花生)、
平度一窝猴(直蔓花生)、莱阳宫家庄半蔓、胶南二蔓(半蔓花生)和胶县馍馍嘴等
地方良种。50年代末引进推广珍珠豆型早熟、中果伏花生。因其早熟性适宜与粮食作
物进行轮、间、套作,且一般比晚熟大果花生增产10%~20%,到60年代中期种植面积
占花生播种面积50%,到1970年种植面积高达63%,逐步替换了普遍型晚熟大果花生。
1970~1978年, 引进推广了一批中熟、大果和早熟、中果新品种,有杂选4号,徐州
68-4、花17、临花2号、花27、白沙1016、白沙142、白沙261、花28、花11、徐系1号、
白沙6号等新品种, 逐步淘汰了伏花生。1978~1986年,引进推广了高产、中熟、大
果花生品种, 有花37、海花1号、鲁花4号、双纪2号等新品种,逐步淘汰了早熟、中
果花生品种, 到1986年中熟、大果花生品种种植面积占花生总播种面积的65%以上。
截至1986年全市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8个。
棉花 1949~1986年,共进行过5次品种更换,每次更换都使产量提高10%以上。
1949年前,青岛市主要种植亚洲棉,因秸棵矮小,俗称“小棉花”。1949~1956年,
生产上主栽品种是斯字五号,搭配种植斯字二比、岱字15号,逐步淘汰了“小棉花”。
1957~1962年,岱字15号上升为主栽品种,以引进推广徐州209和高密933品种。1962
~1965年主栽徐州209,搭配种植高密933,引进推广徐州1818。1966~1976年,徐州
1818为主栽品种, 引进华锦2号、 鲁抗1号试种。 鲁抗1号高抗棉花枯萎病,1977~
1986年, 因棉区枯萎病很重,鲁抗1号成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鲁棉2号、协作1号、
鲁棉1号和中棉所10号。截至1986年全市推广面积达0.5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