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药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5&rec=4&run=13

自然资源分布青岛地区野生中药材80%以上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山区多于丘
陵,丘陵多于平原,池沼、海滨沙滩分布较少。
崂山面积474平方公里, 气候温暖湿润,蕴藏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在种类上居山
东省第一位,主要有紫草、细辛、竹节香附、天门冬、黄精、玉竹、藁木、映山红、
络石、松萝、苍术、白前、骨碎补、草乌、东北天南星、菝葜、卷丹、崂山百合、玲
兰、羊乳、鹿药、竹叶椒、太子参、五味子、阿穆尔小蘖、木通、有柄石苇、瓦苇、
木灵芝、贯众、盐肤木、蜈蚣兰、绶草、獾、土元、全蝎、蜈蚣、蜂房、夜明砂、桑
螵蛸、紫石英、白石英、云母石、黄连木、喜树、扶芳藤、桔梗、柴胡、辛夷、木兰、
洋玉兰、山胡椒、红楠、野茉莉、史氏忍冬、海川常山、紫箕等,引种栽培的有杜仲、
山茱萸、法氏玉兰、厚朴、藏红花等。
大珠山位于胶南县南部, 海拔486米,南北横贯十几个村庄,气候温暖。野生药
材有桔梗、石苇、百合、玉竹、前胡、防风、马兜铃、丹参、苍术、野山楂、黄精等。
其中,苍术蕴藏量多、质佳。
大泽山位于平度县北部,北峰海拔736.7米,山区植被茂密,素有天然药源宝库
之称。药材资源有玉竹、百合、黄精、苍术、连翘、何首乌、杜仲、黄柏、厚朴、元
参、盘龙参、石苇、卷柏、酸枣、葛花、桔梗等。其中,桔梗根条粗长质实、白肉黄
心,质量颇佳,是平度县特产之一。
小珠山、铁橛山、灵山小珠山、铁橛山位于胶南县境,灵山位于即墨县境内。这
些山区也都蕴藏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向阳山坡,由于光照时间长,气候较干旱,一般
多分布一些对水分要求不太严格的药材。有地榆、桔梗、丹参、米口袋、锦枣儿、芜
花、酸枣、柴胡、远志、地椒、瞿麦、木防己、石竹、马尾莲、银柴胡、中华卷柏、
防风等;背阴山坡,分布有草乌、紫草、藁本、天南星、全叶延胡索、竹节香附、半
夏、玉竹、太子参、百合、紫参、羊乳、白前、藜芦等;林下及林缘,多产太子参、
玉竹、苍术等;山沟溪边和湿草丛中,主要分布有枫杨、毛茛、水蓼、酸模叶蓼、鸭
趾草、灯心草、香附、芦苇、泽兰、葎草、杠板归等;田边路旁,主要分布有紫花地
丁、米口袋、茵陈、锦鸡儿、蛇含、蛇莓、车前等。
以上山区丘陵除分布大量的药用植物外,还有一些药用动物和矿物。药用动物有
全蝎、蜈蚣、蛇、獾、刺猬等。药用矿物有滑石、阳起石、磁石、石英、云母石等。
平原地区由于耕种历史悠久,农作物早已代替了自然植被,野生药材资源分布较
少。主要有沙参、黄芩、桔梗、延胡索、半夏、白术、丹参、黄芪、木瓜、怀牛膝、
大青叶、薏苡、太子参、黑芝麻、川乌、荆芥等。
即墨县东北的金口湾、胶州湾北沿、胶南县东南沿岸及平度县北部、莱州湾南沿
等地区,由于含盐量和地下水位比较高,主要分布一些适合在盐碱环境下生长的药用
植物,如罗布麻、地肤子、蛇床子、滨蒿、蔓荆子、二色补血草、滨旋花、北沙参、
猪毛菜等。
池沼生长一些水生药用植物,如浮萍、槐叶萍、荷花、荆三棱、泽泻、芦苇、菖
蒲等。
海洋中药资源主要有海带、海藻、紫菜、石花菜、海龙、海马、海螵蛸、石决明、
牡蛎、瓦楞子等。
青岛地区历史上还出产较多享有盛名的地道药材。主要有北沙参、丹参、苦参、
太子参、远志、桔梗、半夏、柴胡、金银花、葛根、黄芩、黄精、连翘、漏芦、蔓荆
子、栝楼、天花粉、石苇、艾叶、徐长卿、杏仁、桃仁、酸枣仁、槐米、胡桃、全蝎、
海龙、海马等。其中,远志、丹参、黄芩、柴胡等,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长期采挖,
保护不当,产量逐年减少,造成资源枯竭、濒临绝迹状态。
到1986年,青岛地区药材总蕴藏量为2632万公斤(不包括平度县滑石30万吨、胶
南县阳起石50万吨) 。其中,蕴藏量较大的有桔梗43万公斤、丹参13.5万公斤、地
榆165万公斤、 茵陈21万公斤、苦参32万公斤、翻白草22万公斤、柴胡33万公斤、海
藻120万公斤、海螵蛸12万公斤。
人工种植与养殖19世纪初,胶州西南部里岔、张应、冷家村、杜村等丘陵地区,
农民利用园边沟旁种植木瓜,年产鲜果1000公斤左右。产品部分供果农“烘柿子”,
部分售给药店入药。
20世纪30年代,即墨县王村、洼里、丰城、店集等沙滩地带,农民中有种植沙参
者。1930~1936年,年平均种植沙参136亩,年产量1万余公斤。40年代,胶州墨水河
两岸,农民中亦有种植沙参者,年产量千余公斤。
建国后,1956年,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药材公司联合通知,将即墨县列为山东
省8个发展人工栽培沙参重点县之一。 同年,即墨县人工栽培药材89亩。其中,沙参
产量为13259公斤。1957年,青岛药材站在崂山北宅凉泉村及毕家村西山岗辟地30亩,
首次建立了人工栽培药材试验基地, 种植了薄荷等6个品种。同年,青岛各县引种试
种了沙参,栝楼、苏子、蛇床子、黑(白)丑、白扁豆、故纸、薄荷、荆芥、木鳖子、
川羌活、苍术、白术、大青叶、茜草、杜仲、栀子、款冬花、芍药、牡丹、草红花、
郁金、 砂仁、姜黄等品种,种植面积197亩。1958年,胶县药材公司组织农民种植药
材60亩。其中,栽培木瓜2万株。胶南县药材公司组织农民种植白芷等3个品种,种植
面积300亩。 平度县药材公司组织灰埠、三堤乡及淄阳河两岸农民栽培沙参。至此,
青岛地区人工栽培药材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59年,青岛地区人工栽培药材面积增到
4961亩。 1960年又增到11807亩。由于未掌握好种植技术和受“浮夸风”的影响,多
数引种试种品种未取得成果,部分产品造成积压,产销失调。1961~1962年基本停产。
1963年开始复苏, 1964年恢复到900亩,1965年增到1400亩。至此,药材生产渐趋于
正常。在此期间,为了搞好中药材生产,国家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1961年,对紧缺
药材实行收购奖售粮食、 棉布。 1962年,有72种药材收购奖售粮食、棉布和化肥。
1963年, 部管药材22种、省管药材6种,实行收购奖售。1966~1970年,青岛地区药
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设点太多,生产战线拉得过长,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都
跟不上去,结果是种得多产得少。
1971~1980年,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将零星分散生产改为基地专业队为主生产。
根据地理、技术条件,将取得药材种植优质高产的专业村、专业队和专业户,列为药
材生产基地,实行定地片、定品种、定专业人员。在生产计划布局上,优先安排基地
的生产。即墨县药材公司在组织药材生产中,总结出“一村”“两户”(“一村”是
年种植药材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 “两户” 是专业户和重点户) 的经验。在1985和
1986年山东省中药材生产工作会议上介绍推广了这一经验。同时,将多品种、小面积
生产改为突出重点品种(杜仲、金银花、沙参、白术、黄芪、泽泻、党参、生地、玄
参、附子、草决明、款冬花、黄芩、木瓜等)大面积生产,推广种子田、丰产田经验。
此时期,山东省农村大搞合作医疗,掀起“四自”(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草
药群众运动,促进了中药材的生产。年平均药材种植面积达9818亩,中药材生产进入
了新的大发展时期。
1980年后,国家实行放开搞活的经济政策,中药材生产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
计划,生产组织由专业队集体种药逐步转为专业户种药。1981~1985年,年平均药材
种植面积增到11840亩,总产量119万公斤。这一时期,为了稳定种药采药者的积极性,
国家不断提高药材收购价格,并拨给一定的科研经费和开发基金,扶持药材生产和品
种开发。1982年,青岛药材站拨给胶南县王戈庄公社大溧水村等种药队种植科研经费
万元,金银花繁殖扶持基金7000元,酸枣资源保护扶持基金2775元。胶县、胶南、平
度、莱西等县用于药材生产投资都在5万元以上。
30多年来,青岛地区先后引种试种、养殖动植物药材共96种,成功的为64种。其
中,易地引进的植物药材60种,成功的32种;国外引进的植物药材3种,成功的2种;
野生变家种的植物药材28种, 全部成功;野生药用动物饲养繁殖的5种,成功的只有
土鳖虫、 鹿茸2种。1981~1985年,土鳖虫总产2300余公斤;1983年,商业收购鹿茸
1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