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5&rec=2&run=13

青岛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丰富,药用植物栽培发展较快。中药生产、经营历史较长。
至清末、 采集加工、饮片炮制、方剂等已趋于规范化。1911年,青岛市区有中药房2
家。到1937年,中药房增至145家。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中药业处于萎
缩状态。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青岛期间,物价暴涨,民不聊生,中药
业市场萧条,百姓买药治病没有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事业。1952年12月,
毛主席对发展中药事业指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
是祖国极宝贵的遗产”、“运用近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整理和研究我国旧有的中医
和中药”。
1955年3月,商业部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同年6月,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山东省
青岛市公司;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和统一核算,从而结束了中药材分散经营和私
营商业起主要作用的局面。
1956年,中共中央将药材生产纳入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1958年,
国务院将药材生产纳入国民经济计划轨道。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青岛地区各县开展
了家种药材易地引种和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改变了长期依靠野生药材和从外地大量
购进的状况。
青岛地区中药事业,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药材生产,
由建国初只有少数药农零星种植,发展到以生产基地、专业队、专业户大规模人工栽
培。 1985年,药材种植面积达10497亩、品种33种、产量957000公斤。中成药生产,
由前店后场手工操作,发展成为专业机械化生产。1987年,中成药产值比1956年增长
了35.6倍;中药经营,与1955年相比,总购进额增长了30.6倍,总销售额增长了37
.6倍; 中药科研取得可喜的成果。至1987年,引种试种中药材60余种。其中,取得
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中成药科研获奖和出口产品达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