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供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5&rec=11&run=13

原材料采购建国前,青岛中药店(堂)生产成药所需原料的采购渠道因生产规模
大小不同而异。大中型药店到药材生产地和全国各大药材集散地选购。进口药材,除
在青岛市购买外,还从上海、天津、福建、烟台购进。小药店在省内和市区药材行栈
采购,价格随行就市。唯宏仁堂所用原料或半成品来自北京总号。
建国初,国家开始控制中成药价格,继而实行加工订货制。1956年,开始实行集
中管理。所需原料全部由青岛药材站供应。无原料的不安排生产计划。辅料由药厂自
购。 1980年后,青岛药材站同意对供应不足的药材,药厂可以自行采购。1985年7月
始,所需原料改为全部由药厂自行组织购进。1956~1986年,青岛中成药工业原材料
采购总量为5301.3吨。 其中,1986年为301.2吨,比1956年30.5吨增长8.88倍。
采购品种年平均为229种。其中,1986年为331种,比1956年52种增长5.37倍。
产品销售建国前,中成药生产者的产品销售,主要是自产自销,多数药店批零兼
营。慎芝堂以批发为主;永乐堂、胶东药房、生生堂、保和堂则批发兼零售;宏仁堂
以门市零售为主。
建国后,国家对私营中成药生产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永乐堂加工组
产品全部为青岛药材站来料加工。1959年,青岛中成药工业,其产品由青岛药材站安
排生产, 实行统购包销。当年,销售81.6万元;1979年为359.5万元。1984年,青
岛中成药工业与青岛药材站在生产计划的安排、产品收购和价格等方面,不时出现矛
盾,经山东省青岛医药公司协调,实行工业让利,维持商业统购包销制。当年,销售
633.3万元,较1981年的333.7万元。

增长89.8%。 1986年,青岛药材站实行部分收购,余者由药厂自销,按不同销售对
象分别作价。是年,销售额为734万元。翌年,增至821.3万元。
青岛中成药产品自1970年开始出口。品种有利胆片、利胆排石片、健脑丸、海龙
补丸、 海龙酒、204胃特灵、环心丹等,销往港、澳、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并间接远销西欧。1970~1987年,出口商品总值为389.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