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大桥盐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4&rec=97&run=13

即墨市大桥盐场是以生产原盐为主,兼产洗粉盐、对虾的小型集体企业,并履行
盐务所的盐政管理职能,隶属于即墨市盐业公司。场区位于即墨市东部,东起王村镇,
西至温泉镇、唐家庄,南临鳌山湾,北靠大桥村。场部设在即墨市王村镇大桥村南,
水运临近沿海,陆运有即(墨)王(村)公路,并与胶济铁路相接,交通运输方便。
1989年末,全场占地面积97600公亩,其中,盐田总面积96000公亩 (含养虾面积
4736公亩),建筑面积9958平方米。场部设6个科室,下属制盐分场2个,对虾养殖场、
冷藏厂各1个和维修车间、气象站各1处。为保盐护税,即墨市公安局在场内专设大桥
盐区派出所1处。 职工326人,其中,盐务所行政人员11人,工程技术人员9人。固定
资产原值601万元, 净值416万元。主要机械动力设备103台,其中,海盐生产机械36
台,载重汽车5辆,高低压输电线路24公里,广播通讯线路15公里。原盐生产能力4万
吨,1989年实产4.6万吨,超产15%;原盐优一级品率100%,原盐平均含纯95.63%;全
员劳动生产率每人20690元,盐工实物劳动生产率每人329吨;每公亩产量0.62吨。每
吨原盐成本37.83元, 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在集体盐场中均名列前茅。1989年工业总产
值660万元,比1988年超24.53%,利润总额21万元,比1988年超105.88%。
大桥一带,素有煎晒制盐的历史。旧隶石河场(至1917年改称金口场)。自1891年
改煎为晒,到1911年盐田发展到63副,约6300余公亩,年产盐1500吨左右。盐田由私
人盐行经营, 以地亩按年交税。 至1915年,盐课由随粮带征,改为就场征收盐税。
1937年起,先由即墨县县长下令收税,后由国民党军队山东暂编第十二师派员流动收
税。1945年八路军解放大桥村后,1946年,胶东工商局金口海关派员到大桥成立盐业
救国会,管理盐务、征收盐税,扶持盐民生产。1948年成立金口盐务局大桥盐务所,
行使上述职能。
建国后,1950年,金口盐务局大桥盐务所改名为金口盐场管理处大桥场务所,其
职能未变。并自1952年起,领导、组织个体盐民,走上了互助合作化的道路,到1956
年发展成高级社, 定名为即墨大桥红旗盐业合作社。1958年4月,金口盐场管理处撤
销后,大桥场务所由同时成立的即墨县盐务局领导,并直接管理大桥红旗盐业合作社。
1960年1月,大桥红旗盐业社转为国营大桥盐场。但事隔2年后,因国民经济调整,停
止扩建大桥盐场,故又由国营转回集体盐场。1961年,即墨县由青岛市划归烟台专署
领导,大桥场务所和大桥盐场随即墨县盐务局,归属烟台地区盐管处领导。1963年大
丈盐场并入大桥盐场。1968年,场务所与盐场实行政企合一,定名为即墨县大桥盐场,
一套机构,两种职能,既管盐政,又抓生产。1969年,即墨县盐务局并入即墨县工业
局, 大桥盐场仍为其下属单位。1979年1月,即墨县由烟台地区回归青岛市辖,大桥
盐场由青岛市盐务局归口管理。 1988年9月,成立了即墨县盐业公司,大桥盐场由该
公司具体领导。1989年10月,即墨撤县改市,即墨县盐业公司改称即墨市盐业公司。
大桥盐场的生产,1952年改人力脚蹬车水为风力车水;1955年,测试卤水浓度,
由几千年来使用的大豆和莲蓬子改为波美表,使测验科学化;1956年由金口盐管处加
设直通大桥盐场的通讯线路,1957年建成了盐业气象站,这给科学决策和指挥生产创
造了条件。特别是在合作化进入高级社阶段原来,开筑新滩、扩建改造和兼并其他盐
场, 逐渐扩大了规模,1957年8月,根据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转发国务院“关于恢复与
发展民营盐滩的指示” ,在即墨县人民政府和金口盐管处的扶持下,新建盐田12350
公亩。1959年,省计划投资480万元,扩建年产15~25万吨的大桥盐场(含大丈工区),
虽因国民经济调整于1961年底下马未开成生产能力,但防潮大坝 (东西长5.25公里,
南北4公里,高5.5米,底宽32米,顶宽3米)业已建成,为保障滩场安全生产,发挥了
巨大作用,1963年大丈盐并入大桥盐场,又开筑盐田7722公亩。1972年老滩技术改造
为新式盐田, 结合扩滩,一工区达3.5万公亩,1979年又改扩二工区盐田9000公亩。
集中划一、结构合理的新滩,为生产机械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创造了条件,主要
生产工序为扬水、收运盐(先使用收盐机、运盐车,后改为饱和卤水力管道输送)、压
池子等机械化作业,并采用了新卤结晶、深卤结晶、长期烤晒的新工艺和塑料薄膜苫
盖原盐结晶的新技术,从而达到了优质、高产、稳产的目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桥盐场以盐为主,多种经营。1982年开始建养虾池
8个, 面积1036市亩,并于1985年引进日本200吨装配式冷库1座及配套制冷运输车辆
和国内饵料加工设备等。 其间还于1984年3月,设了年产300~500吨的洗粉车间。为
提供养虾的鲜活饵料,挖掘高蛋白食品的出口资源,扩大综合利用盐田水面的生物资
源,还利用低浓度的卤水,进行人工培育卤虫的试验,找出了卤虫最佳生长条件,从
而提高了单产。1989年底卤虫繁殖生产良好,水色正常,室内外试验仍在继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