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滩 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4&rec=8&run=13

分布 青岛海岸线北起即墨市丁字湾,南至胶南县王家庄滩口,全长730.64公里,
占山东省海岸线的23.40%,位居山东省第二位。滩涂面积375.34平方公里,占山东省
滩涂面积的11.64%,位居山东省第4位。
青岛海岸线滩涂形态特征,基本属于基岩港河湾海岸。滩涂面积除少量岩礁底质
的硬质滩面外,90%以上是砂、砾、泥底质的软质滩面,主要分布在丁字湾、横门湾、
鳌山湾、胶州湾、陈家氵贡湾、棋子湾及几个河口地带,即青岛盐区的各个盐场所在
地。其中,以胶州湾为最大,均为泥沙质滩,北岸东部白沙河附近的原女姑、海西的
滩场多为沙滩,中、西部主要是泥滩。
土壤 青岛盐区的土壤分析调查, 进行过多次,较全面的有2次。第一次是1955
年, 山东省盐务管理局对胶澳盐场草勘时进行的;第二次是19172年10月15日,轻工
业部主持召开的全国海盐械化青岛现场鉴定会文件《海盐工艺机械鉴定书》中提出的。
“草勘”时选择了胶州湾畔各盐场中土壤颜色和泥沙质有代表性的18个地点采样
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土壤颗粒组成按直径可分5种:(一)石砾,2毫米以上;(二)粗砂,
2~0.25毫米;(三)细砂,0.25~0.05毫米;(四)微砂,0.05~0.01毫米;(五)粘土,
0.01毫米以下。土壤色泽自深而浅,大体分为墨、墨褐、深褐、褐等。因颜色渐次加
深而吸热力随着增大,有利于蒸发,粗粘土(微砂加粘土)多的土壤保水作用强,渗透
率小,但易起混,结晶迟缓,整池作业也有一定困难,故宜做蒸发池或蓄水池;砂份
(粗砂加细砂)多的土壤渗透率大,但易压实,不起混水,宜做结晶池。因此,海盐晒
制滩场粗粘土一般不能低于30%;结晶池部分粗粘土须在30%~50%,以40%为宜;蒸发
池、蓄水池部分,粘土须在50%~70%。由于土壤颗粒颜色及其结构配比不同,作用各
异。
胶州湾的土壤分析,为老滩技术改造,实施海盐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青岛东
风盐场自1966年开始改滩后,以联合收盐机组(收盐机、运盐车)开进盐池收盐、运盐,
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青岛东风盐场原为浅水海滩,土壤为海线退出之沉积
层, 30厘米以上的表层为粘土层,30~40厘米以下为软土淤泥层;1.5米以下有青泥
层。表层0~10厘米土层天然状态的基本物理性质是:含水量25%左右;湿容重每立方
厘米1.99克左右;干容重每立方厘米1.6克左右;孔隙比0.7左右。土壤颗粒组成按直
径分类有5种: 细砂粒0.25~0.1毫米,比重为3.3%左右;极细砂粒0.1~0.05毫米,
比重为16%~18%;粗粉粒0.05~0.01毫米,比重为24%左右;细砂粒0.01~0.005毫米,
比重为14%; 粘粒不大于0.005毫米,比重为40%左右。土壤力学性质是:最佳含水量
为22%左右;最大干容重每立方厘米1.6克左右。鉴于上述土壤的颗粒组成及其特性,
滩田表层土壤基本为粘土,结晶地底均较为暄软,且易出现分层现象,是胶湾地区有
名的“烂泥滩”,要机器下地必须加固池板。根据1966年第一轻工业部下达的《海盐
生产工艺、机械试验研究项目》,由青岛市盐务局、天津市制盐工业研究所共同负责
试验。其中,工艺机械试验在青岛东风盐场,盐机试制在青岛盐业机械厂。上述单位
组成了两个“三结合”小组(科研、生产、使用单位;领导、科技人员、工人),提出
了既节约,又能保证盐质的就地原状土壤加固法。在1966~1969年的试验中,分析了
近400个土壤样品, 用17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终于创造出“原状土耙、踩
加固及养护工艺”。在停晾—压实—加固承重层时,职池底出现分层现象,就必须破
坏分层的结构,然后再进行齿耙、踩熟、抹平、停晾、压实、加固,并要一年四季抓
养护, 确保池底的坚实质量,从而使结晶池加固效果达到:压实密度97%以上,深度
加固30厘米左右, 抗压强度大于1.5公斤每平方厘米,含盐量10%左右,含水量28%左
右, 干容重每立方厘米1.6克左右。老滩技术改造中的这一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海
盐机械用于海盐生产的关键问题,而且为盐业生产机械化铺平了道路。1969年10月,
在青岛通过了国家科委、第一机械工业部、新华社、轻工业部、盐务总局及全国17个
重点盐场代表参加的现场鉴定,并于1969年、1973年两次在该盐场拍摄了生产现场作
业的科教片。同时结合池板工艺改革,向全国宣传、推广使用“原状土耙、踩加固及
养护工艺”的成功经验,根治了土壤松软机械不能下地的问题,实现了海盐生产机械
化。
此外,还证实即墨的盐区土壤,50~60厘米的上层系白绵砂,下为灰海泥微带蛤
蜊皮,渗透率较低,宜于滩晒制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