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养 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4&rec=59&run=13

虾池 1982~1983年建池初期, 每个池子多在200亩以内,因池子大不便于管理
和精养,影响对虾增大规格、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所以在1984年开始,在缩小每个
新建虾池面积的同时,对原有虾池进行了大改小的工程。至1985年,青岛盐区共有虾
池68个、6721亩,每个虾池面积已降低到平均99亩,比1982年和1983年每个池子缩小
50%。 但虾池大改小工程的进度迟缓,发展不平衡。故130~150亩的较大虾池仍为多
数,计39个、5411亩,占虾池总面积的80.50%。而百亩以下的小虾池仅有23个,1310
亩,仅占虾池总面积的19.50%,其容水深度均在1.2~1.5米。为改扩虾池,1987年冬
和1988年春,各场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对老虾池进行了整修改造:一是采取机械
和人力翻耕虾池彻底清淤达5500亩,为养殖总面积的50.94%。二是对虾池大改小,至
1988年,百亩以下的虾池已达6657亩,占养殖总面积的61.66%,并增加了扬水设备,
提高了水位,解决了池形大、水位浅、换水率低等不利于稳产高产的问题,容水深度
为1.5米以上,换水率达20%以上。这就为大规模、高效益养殖奠定了良好基础。胶南
县小场盐场, 于1988年投资120万元,将1250亩老虾池全部进行了改造。改后虾池面
积大都在60亩以下, 水位1.5米以上,并增加了一座扬水站。1988年全场1600亩虾池
比1987年多产对虾4万斤。龙泉盐场也将600亩老虾池进行了改造,1988年全场1600亩
虾池平均单产比1987年提高78.3斤, 平均体长12.27厘米,增加了0.69厘米,达到了
12厘米以上规格虾的要求,创历史最好水平。至1989年,青岛盐区养殖对虾面积调整
到9990亩, 近90%的虾池实现了标准化,每个虾池百亩左右,单池为长方形,众池分
布呈“非”字形,水深1.5米以上,池埂超水面50%,并设人行道,用于运送饵料和捕
捞对虾。池内设环沟及投饵台,环沟宽10米、深1米。还设有主沟和支沟,主沟居中,
宽、深与环沟相仿,支沟是联接环沟与主沟的通道,深1米、宽5米。百亩以下虾池两
端设进出水闸,宽1米,自然纳潮加宽到8米,高度为进水闸1.5米,出水闸2.5米。百
亩以上虾池闸门按比例加大,达到整个虾场每天平均换水率达20%以上。
育苗 青岛盐区虾苗来源,在1986年以前全靠购苗养殖,多是冬末春初提前联系
订货。由于人工养虾刚刚兴起,苗种来源紧张,市盐业公司和各盐场多方求购虾苗进
行养殖,但苗源并无保证,加之外购虾苗实有率仅有50%左右(1984年数据,下同) ,
平均成活率也只有33%, 因此影响了对虾养殖的顺利发展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胶南县
小场盐场于1986年建成了青岛盐区第一个育苗厂,育室面积345平方米,水体500立方
米,育苗生产能力1亿尾,实际5000万尾。1987年育室面积和水体扩大1倍,实际育苗
1.7亿尾, 除自用0.7亿尾供1600亩虾池所需外,售出1亿尾,净利31万元。同年青岛
东营盐场也建成了水体350立方米的育室一座, 育苗4000万尾;青岛东风盐场育苗水
体1000立方米, 育苗1亿尾。至1989年,青岛盐区共有育苗水体2350立方米,育苗能
力达3.2亿尾。 其他盐场也分别建造了不同规模的育苗工程,从而保证了虾苗自给供
应。
放养 对虾养殖期为1年,需经过苗前的准备工作后,再进行放苗等养成管理。
放苗 科学定量放苗是对虾丰产丰收的重要一环,根据虾池和换水条件,饵料供
应情况和养殖技术水平以及养成规格和产量要求, 每100亩左右虾池放苗一般为:经
中间培育的5000~10000尾;未经中间培育的7500~15000尾。对虾放苗的水温须在11
℃以上。由于各地气候有所不同,青岛盐区放苗时间自西南向东北依次稍有拖后,一
般是在5月上旬和中旬。 1984年养虾初期,放苗是在5月中旬至6月初。1986~1989年
放苗时间大有提前, 1988年最早的胶南县龙泉盐场4月22日开始放苗,至5月9日胶南
县龙泉等3盐场均完成放苗。其他各盐场亦陆续放苗,至5月27日青岛盐区放苗全部结
合。 经过6年的放养实践,青岛盐区还积极采用和推广了对虾是间暂养技术。1986年
青岛东风盐场采用大面积中间暂养技术取得了成功,1987年在系统内推广实施。
养成 在养成期管理上,从1984年开始,制订并实施了《对虾养殖工作操作规程》,
建立了旬报和定期巡回检查分析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投饵和水质检测、换水调度、虾
体测量、尾数估算、昼夜巡池、及时除害,特别是高温天、阴天和大雨天,要严防对
虾浮头死亡。自1986年起,各场每天测量水温2次,每晚测溶解氧1次,5日测量1次PH
值和盐度。为了有效地防治虾病,1987年各场普遍加工药饵,定期投喂,效果良好。
青岛盐区自1983年以来,对虾养殖产量大幅度上升,到1989年各项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每年平均增长的速度为:养殖亩数增长37.02%;对虾总产量增长65.79%;每亩产量增
长21.00%;12厘米以上的大规格虾的比重增长4.60%;对虾平均体长增长1.70%;对虾
养殖盈利增长35.17%。对虾养殖、原盐及盐化工的生产,已成为青岛盐业的三大支柱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