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盐 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4&rec=23&run=13

盐田 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即由财政部盐务总局投资60.51亿元(旧人民币),
在青岛永裕公司废弃的东营荒滩废墟上重建东营盐场。由山东省盐务局直接领导,于
当年11月23日组成建滩委员会, 于12月24日动工兴建,至1950年5月投入生产。共建
成“结晶、 卤水、管理、运输”四集中的较为先进的盐田164副131592公亩,年产原
盐能力5.4万吨, 1955年超产达到7.8万吨。 在积极进行新滩建设的基础上,1966~
1987年,先后对青岛东风盐场(含原青岛潮海盐场) ,青岛南万盐场(含原青岛女姑盐
场)进行老滩技术改造。由轻工业部和山东省轻批准,共计投资1996.46万元,改造老
滩和扩充新盐田总面积65平方公里,比改滩前增加10余平方公里,年产能力近31万吨,
比改滩前平均年产增加7万吨。 从产品质量上看,老滩改造前,1957~1961年,平均
原盐一级品率仅有15.80%, 原盐平均含氯化钠也只有84%,根本产不出优质盐,而且
还有3.5%的次品。 改造完成后的1987年, 原盐优一级品率高达100%, 其中优质盐
82.49%,原盐平均含氯化钠95.97%。从1980年开始,先后跨入了部优、省优和市优的
先进行列,消灭了三等盐,结束了胶州湾不产优质盐的历史。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
产量也大有提高,以青岛东风盐场与青岛东营盐场为例。青岛东风盐场在改滩开始的
1966年,盐工实物劳动生产率为128.62吨,1987年达到470吨,提高265.42%。大沽河
以西的青岛东营盐场,在大沽河以东改滩的同时,1979~1982年局部改造老滩4267公
亩,山东省盐务局批准投资148万元,将原盐生产能力由原来的5.4万吨提高到6万吨,
增产11%,1983年实产已达到71290吨。青岛东营盐场从1987年又开始实施全部的老滩
技术改造,经轻工业部和山东省经委同意,投资预算1877万元,资金来源由青岛市盐
务局和青岛东营盐场每年筹集资金100万元(其中局2/3、场1/3) ,其余由青岛市工商
银行贷款,设计能力年产原盐13万吨,养殖对虾800吨,至1989年累计投资1767万元,
因物价上涨因素仅完成实物工程量的60%, 年末改滩仍在进行。此外,早在1958年,
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投资480万元, 建设年产原盐15~25万吨的即墨大桥盐场,
在完成拦海大坝和盐田12350公亩后,因国民经济暂时遇到困难,盐业基本战线过长,
于1961年停建下马。自1963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逐渐好转,大桥盐场每年又陆续地
进行了建设和技术改造。至1989年盐田总面积达96000公亩,原盐年生产能力达4万吨。
塑料薄膜苫盖盐池子 1971~1980年,经轻工业部和山东省轻工业局批准投资72
万元,先后在东风、南万、东营三个国营盐场,实施塑料薄膜苫盖(以下简称塑苫)盐
池新技术, 购置加工设备,成立车间,共苫盖盐池面积为20697公亩,并为以后扩大
苫盖面积, 进行加工维修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1989年塑苫面积达到了24057公
亩,占实际利用结晶面积的94%,经测试塑苫比平晒池增产1/3,从而减少雨化损失,
保证了海盐稳产、 高产。此外,1985年4~10月,经山东省盐业公司批准,投资19万
元建成的胶南龙泉盐场扬水站,也为保证生产原料与海水充分供应发挥了作用。
从1949~1989年,盐田、塑苫、扬水站以及东风盐场的办公大楼与职工教育用房
建设共投资4621.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