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路 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3&rec=62&run=13

1903年10月德国人正式建成青岛电灯厂后,开始设置路灯,范围仅限于德人居住
区的主要街道和极少数繁华路段。1923年,全市路灯有685盏。1935年发展到1974盏。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 为防空袭大量拆除路灯,到1945年,全市仅有路
灯700余盏。 1948年全市有路灯2200盏。 至1949年6月青岛解放时,有路灯2066盏。
1949年底,有路灯2161盏。
青岛解放初期设路灯班,编制属市工务局管辖,行政、业务工作由青岛电厂代管。
1952年6月, 青岛市人民政府成立青岛市路灯管理委员会,由青岛电业局、城建局、
财政局、公安局交通队等单位的领导组成,重新建立路灯组,充实人员,由电业局代
管。1953年,路灯组改为路灯队,业务工作受市路灯管理委员会和电业局双重领导。
1952年底,青岛市有路灯2690盏。至1955年,逐步扩大装灯范围,市区街巷路灯基本
普及,全市有路灯3631盏。1958~1962年,由于对路灯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人员减少,
无力检修,路灯损坏严重。到1962年6月,路灯降至3505盏。
1962年,路灯管理人员增加到20人,1966年为25人,1973年为41人,到1983年增
至76人。路灯盏数也逐年增加,1966年为5865盏,1970年增至6399盏,1980年增加到
7030盏。1985年底全市有路灯9450盏,为1949年的4.37倍。
1985年,青岛市路灯队改为青岛市路灯管理处,隶属于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业务由城乡建设委员会和青岛电业局双重领导。
1990年底,全市有路灯10550盏,其中白炽灯200盏。高压汞灯8866盏,高压钠灯
1484盏,路灯线路总长157公里。
路灯控制 1958年前,青岛市路灯供电方式一直采用3300伏高压夜电配电线,通
过变压器降压为110伏供路灯用电。 1958年,青岛3300伏配电系统逐步升压为10千伏
供电,3300伏高压夜电配电线随之取消,路灯电压由原来的110伏改为220伏,操作电
源改用青岛电业局研制的低压磁铁开关控制,通过变电站等几个控制点进行路灯的停
送电。路灯磁铁开关采用串连式控制,即控制点送电后,路灯开关逐段传递起动送电。
从1984年开始,在中山路、胶州路、热河路、辽宁路的西侧和北侧采用石英电子定时
钟控制,在深夜采用一侧送电,另一侧停电的方式,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光源应用 1964年以前,青岛市的路灯全部采用白炽灯泡。1964年10月开始采用
新光源, 在市区主要干道安装效率较高的高压汞灯。光通亮为白炽灯的3倍,使用寿
命延长2倍以上。
1980年开始在主要干道安装高压钠灯, 光效比高压汞灯提高2倍。高压钠灯是节
能的最好新型光源,可在不增加用电量的情况下把道路照明度提高2~7倍。
1983年,山东路动工兴建,路灯建设同时进行,并于当年10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
在全长5.1公里的道路上共装双排悬挑高压钠灯540盏。路灯灯座采用了青岛路灯管理
处青年工人张戈提出的设计方案,灯座式样美观新颖,1984年荣获山东省五小发明二
等奖,青岛市五小发明一等奖,已在全省广泛推广使用。
1984年10月, 杭州路立交桥动工建设,1986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全桥共装路灯
212盏,其中30米高杆灯5棵,全部采用高压钠灯,每杆装钠灯27只,有效照射半径40
米,平均照度为60勒克斯,照度均匀,无眩光,光色好。
1985年底,全市已安装高压钠灯1281盏,占路灯总数的13.56%,高压汞灯5500盏,
占总数的58.2%。
1986年,青岛市流亭立交桥建成,桥上照明采用了先进的三角架固定型高杆照明,
共安装五基,灯高30米。
1987~1989年,青岛市重点对光源进行改造,道路照明全部更换成先进的光源—
—高压钠灯和高压汞灯。 到1989年底,共安装高压钠灯1860盏,占总数的18%,高压
汞灯8287盏,占总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