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90&run=13

甘油 又称丙三醇或三羟基丙烷。由于生产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皂化甘油和合成
甘油两种。1944年,青岛同生油脂厂(1959年并入青岛台东化工厂)投产硬脂酸,副
产甘油,采用油脂水解法生产工艺,产量很少。50年代末,青岛台东化工厂建成新的
硬脂酸生产装置后, 甘油生产随之扩大,是年产量达到114吨。此后,年产量长期徘
徊于180吨左右。 70年代末开始,随着硬脂酸生产的扩大而略有增长。1985年,青岛
红星化工厂对生产装置进行了全面更新,并新建甘油生产厂房,增加了甘油水处理和
双效蒸发器等装置, 年产能力提高到600吨,当年生产400吨。1990年,全市生产529
吨。
甲醇 俗称木精、工业酒精。1977年,青岛红旗化工厂建成年产3000吨生产装置,
采用联醇触媒(即铜基触媒)中压法生产,当年生产235吨,1978年增产至727吨。因
生产成本过高,1979年仅生产38吨,1980年停止生产 季戊四醇 1980年,青岛
合成纤维厂建成年产能力为1000吨的生产装置,采用钠法生产,将甲醛和乙醇在碱溶
液中缩合而成。 当年生产106吨。此后,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发
挥, 除1986年产量达到1001吨外,其他年份均在500吨上下。因能耗高、效益差,生
产难以为继,1988年仅产130吨,1989年停止生产。
三氯乙醛 1958年,青岛广益化工厂采用乙醇为原料,经氯化、蒸馏等工艺生产,
年产能力为100吨,当年生产8吨。后产量有所增长,最高年份为1961年的48吨,1970
年生产32吨后停止生产。1958~1970年,累计生产363吨。 甲醛 俗称福尔马林,
通常为含甲醛37%的水溶液。 1959年,青岛塑料厂建成年产430吨的生产装置,采用
银催化法,实际年产仅50吨左右,1962年停产。1968年,青岛合成纤维厂建成甲醇氧
化法制取甲醛装置, 年产能力为3000吨,当年生产498吨。此后,除改造扩大原生产
装置能力外,上马了第二套生产装置,并以电解银催化剂代替了浮石银催化剂,生产
能力进一步扩大。80年代,随着塑料、农药、医药工业对甲醛需求量增加,甲醛生产
迅速增加,1985年产量1.6万吨,为历史最高年份,1988年为1. 4万吨,占全省产量
的60%以上,1990年生产1.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