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质、氧化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82&run=13

硫磺 1959年,青岛大信化工厂、青岛新和化工厂利用回收生产硫酸钡产生的废
气硫化氢制造硫磺。 青岛红星化工厂于1967年开始小型试验利用硫化氢制硫磺, 至
1970年累计生产298吨。 1971年即墨化肥厂、1975年胶南化肥厂建成回收硫磺装置;
1976年,青岛红星化工厂建成一套完全回收装置,综合利用硫化氢气体达70%,年生
产能力达到2000吨,生产工艺采用克劳斯法。1984年平度化肥厂、1988年胶州普集化
工厂也建成制硫磺装置。1990年,青岛市硫磺产量合计4007吨。
活性炭 1953年,青岛新和化工厂有限公司开始生产,产量在20吨以内。1955年
公私合营, 翌年产量为36吨。1958年,青岛天成化工厂生产737吨。青岛新和化工厂
1967年活性炭产量达到548吨, 后因该产品烟尘污染严重,陆续减产。1983年,全省
仅生产100吨,其中青岛东风化工厂生产99吨,1984年停产。
黄磷 又称白磷。青岛广益化工厂于1965年建成年产能力为1000吨黄磷生产装置,
利用磷矿石生产黄磷,是山东省最早的黄磷生产厂家。《大众日报》以《我省第一个
黄磷车间投产》为题予以报道。该厂当年生产黄磷366吨,翌年达到966吨。1972年,
该厂将变压器由原来的1800千瓦改为3000千瓦,年产能力提高到1200吨,1979年产量
达到1382吨。 1980年因产品滞销及安全问题无法解决而停产,1983年7月恢复生产,
当年产量134吨。1988年提高到1467吨,含量一直保持在998%左右。1990年生产1005
吨。
赤磷 1987年,青岛红旗化工厂生产17吨,后因供过于求而停产。碘 60年代中
期以前,国内用碘95%以上依赖进口。1966年,国家科委下达了利用海带提取碘的综
合利用课题。1967年,青岛海洋化工厂建成国内第一个较大规模海带综合利用车间,
年产能力6吨。1968年,青岛第一海水养殖场投产,当年生产94公斤。1969~1970年,
青岛9644部队化工厂、 54831部队化工厂、崂山县海藻胶厂、沙子口公社养殖厂、胶
南海洋化工厂相继投产, 1970年青岛市生产总量为814吨。到70年代中后期,青岛市
已有十几家产碘企业,总产量为5555吨。后因产品滞销,各制碘厂家纷纷停产。青岛
海洋化工厂于1979年停产,于1984年又重新生产。1990年青岛市总产量3303吨,其中
胶南海洋化工厂产量为291吨。
溴 1958年, 青岛化工厂三车间采用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法生产溴素,当年生产9
吨,1961年产量为17吨,后因成本过高而停产。1977年,青岛磷肥厂也开始生产溴素,
但大部分时间停工,仅在1986年生产52吨。
硅胶 1956年,青岛染料厂沧口分厂建成硅胶装置,是全国最早生产硅胶的厂家,
当年生产粗、细孔块状硅胶23吨。1957年,该厂又试制成功蓝胶指示剂和活化硅胶,
是年生产粗孔块状硅胶26吨、蓝胶指示剂12吨、活化硅胶80公斤。1957年,该厂并入
青岛化工厂,为其三车间,继续从事硅胶系列产品生产。1961年,该车间分出与青岛
实业染厂合并为青岛海水综合利用加工厂,后又更名为青岛海洋化工厂。60年代,该
厂生产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硅胶产量由原来的300吨左右,增加到800吨左右,并先
后开发投产了球形硅胶(包括粗孔微球硅胶、细孔微球硅胶、粗孔球形硅胶、细孔球
形硅胶),高效干燥剂硅胶,硅酸等。1966年,该厂产品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年出口
量400吨左右。1971年,该厂硅溶胶上马,年产能力为400吨。1977~1978年,先后投
产液相色谱固定相硅胶和薄层层析硅胶,年产能力分别为10公斤和20吨。1979年,成
功开发了空气造粒新工艺, 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同年9月,细孔块状硅胶,薄层层
析硅胶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0年,分别获国家质量金质奖,是全国同行业中唯
一的金牌产品。是年,该厂硅胶产量达到165923吨。1983~1987年,该厂研制成功并
投产了钠稳定高浓度硅溶胶, 酸性硅溶胶,N—1型、N—2型活化硅胶,FNG(耐水硅
胶)等。1985年粗、细孔块状硅胶,细孔球形硅胶,蓝胶指示剂,薄层层析硅胶分别
获国家金质奖。 1989年,硅胶产量达到5080吨。1990年,5种产品经国家质量评选委
员会复查全部合格,继续保持硅胶金奖“三连冠”。这一殊荣在全国同行业中唯此一
家。
液体二氧化硫 80年代初期,青岛平度氧气厂生产液体二氧化硫,1983年产量为
132吨。 1988年,青岛红星化工厂建成年产能力为1200吨的生产装置,利用硬化油生
产中电解水后的氧气与在回收过程的落地硫磺为原料,生产液体二氧化硫,减少污染
的同时又填补了市内一项化工产品空白。1990年,该厂产量为219吨。
过氧化氢 1970年, 青岛东风制药厂开始生产,当年生产105吨。1973年、1977
年青岛草制品厂和青岛化纤材料厂先后投产, 1978年两厂共生产663吨,其中,草制
品厂生产461吨。1980年,青岛市产量为975吨。80年代中期,青岛化纤材料厂连续扩
大生产规模,产量成倍增长,1990年产量达到3100吨。
二氧化碳 俗称碳酸气。1981年,青岛酒精厂和崂山红寨化工厂分别投产,青岛
酒精厂生产667吨,红寨化工厂仅生产5吨。1982年红寨化工厂生产步入正轨,产量达
到500吨,青岛酒精厂生产367吨。1985年以后,省内只有红寨化工厂继续生产,1986
年产量为670吨,1987停产。
氧化镁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青岛建新盐化厂生产,年产量在200吨左右。
80年代后期,胶南溶剂厂生产轻质氧化镁,年产量不足5吨。
电解铜 青岛广益化工厂1958~1959年生产37457吨。 青岛台东化工厂于1958~
1960年生产,最高产量为1959年的53171吨。
多晶硅 青岛化工厂1969~1973年生产27吨,其间,全省总产量为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