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气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81&run=13

氧气 20世纪30年代初,青岛还没有制氧工业,机械焊接等所用的氧气大多是由
大连氧气制造厂供应。1932年秋,民族资本复顺铁工厂利用电解水制氧装置试制出氧
气, 并投入生产,但产量极少,每瓶压力不足50磅,仅供该厂自用。1933年4月,在
复顺铁工厂的基础上,私人合股投资的中国瓦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为中国民族工
业中最早的氧气厂。同年,该厂从日本购置一套德国制造的旧空分设备,生产能力为
每小时15立方米。1935年10月,日本人在青岛建立新隆洋行酸素瓦斯工厂,也开始生
产氧气,制氧机能力为每小时30立方米。1937年中国瓦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家发生经
济纠纷,诉至法院,该厂遂被查封。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日军以武力强占中国瓦
斯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为新隆洋行酸素瓦斯工厂台东分厂。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
管新隆洋行酸素瓦斯工厂及其台东分厂,于1945年10月更名为青岛氧气厂。其时,该
厂月平均产量已达3万立方米。 1946年11月,该厂划归青岛中正中学,改称青岛中正
中学附设氧气实验厂。1949年3月,国民党当局将该厂部分职工及1台每小时30立方米
制氧设备送上“通安”号轮船,运往台湾。在上海因轮船超载无法航运,制氧设备被
抛入海中。青岛解放前夕,青岛氧气厂改组为中国氧气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解放后,该厂很快恢复生产,产品供不应求。1953年实行公私合营,当年生产氧
气1034万立方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该厂进行了重点扩建,其生产规模不
断扩大, 1956年产量达到57万立方米。 到1958年, 生产能力已达135万立方米。到
1977年, 该厂制氧设备已形成3个每小时150立方米成套设备,氧气年产量达到275万
立方米。 1987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363万立方米。除青岛氧气厂外,青岛市生产氧气
的厂家还有:青岛染料厂(1975~1983年)、胶南化工厂(1975~1982年)、胶县氧
气厂(1980年投产) 、平度氧气厂(1984年投产)。青岛市1990年总产量为310万立
方米。
另外, 青岛四方机厂在1959年有1台每小时50立方米制氧设备投入生产,1977年
增1台每小时150立方米制氧机,一天可生产氧气600瓶。1978年青岛北海船厂投产2台
每小时150立方米制氧机。两厂所产氧气均供自用。
氮气 1958年青岛氧气厂开始生产,是省内第一家生产氮气的厂家,当年产量为
930立方米,1966年达到116万立方米,1974年高达5538万立方米。1980年,该厂高纯
氮投产, 当年产量1876立方米,同年投产液体氮,产量为213万升。1987年后,全省
只有青岛氧气厂生产氮气。 1988年该厂生产液氮145万升,生产氮气1516万立方米。
其中,纯氮227万立方米。
氩气 1966年青岛氧气厂开始生产,当年产量834立方米,翌年达到4248立方米,
以后产量均在万立方米左右。1984年达到20047立方米,1990年高达41898立方米。该
厂是山东省唯一生产氩气的厂家。
此外, 该厂于1979年开始生产灯泡氩, 当年产量为6400立方米,以后产量均在
5000立方米左右。 1987年开始,灯泡氩滞销,产量逐年降低,1990年仅生产334立方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