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6&run=13

即墨化肥厂 1965年投产至70年代初,合成氨年产量基本稳定在3500吨左右,氨
水年产量稳定在12万吨左右。 70年代中期,经3次扩产后,合成氨生产能力增加到年
产15万吨, 实际年产量在11万吨左右,氨水产量随之增长到3万吨左右。80年代初,
再次扩大生产规模, 合成氨年产能力提高到2万吨,投产了碳酸铵。1988年,合成氨
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产量161万吨, 碳酸氢铵生产达到最高水平43万吨。1990年,产
量略有减少,合成氨产量为134万吨,碳酸氢铵产量为37万吨。
青岛染料厂 青岛市最早生产氮肥的厂家之一, 也是硫酸铵生产的唯一厂家。
1965年利用生产废料回收生产37吨,最高年产量为1970年的62吨,1976年停产。1965
~1976年共生产硫酸铵243吨。
青岛氧气厂合成氨车间 1966年开始利用该厂副产品氮气和青岛化工厂的副产品
氢气,采取铜触媒脱氧后直接压缩合成制造合成氨,省去了造气、净化等工艺,成本
较低。1973年,将年产能力由1000吨扩至3000吨。1975年移交青岛化工厂。
青岛化肥厂合成氨车间 1967年8月投产后, 生产逐年上升。1978年为历史最高
生产年份,合成氨产量达4384吨、氨水2133吨。1980年初,由于生产摊子铺设过大。
在产在建项目多,出现严重的供汽困难,又因合成氨生产自投产以来,生产成本居高
不下,亏损近200万元,为确保纯碱、联碱等发展重点,停止了合成氨生产。
平度化肥厂 1969年9月投产至70年代中期,生产时起时伏,很不稳定。1972年,
合成氨产量超过设计能力达到4011吨, 氨水产量达195万吨。1974年合成氨产量降至
1553吨,氨水产量亦下降至6605吨。1975年8月,平度县投资750多万元对其扩产,合
成氨年产能力由3000吨扩至1万吨,同时形成了年产4万吨碳酸氢铵的能力。1977年扩
产全面完成,当年生产合成氨138万吨,超过设计能力;生产氨水314万吨、碳酸氢铵
26万吨。此后,生产持续增长,1983年,合成氨产量达22万吨,氨水产量下降到9808
吨, 碳酸氢铵产量达到804万吨。1984~1985年,再次进行扩产改造,合成氨年产能
力增至25万吨。 1986年投产尿素,年产能力4万吨,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1990年,
合成氨产量达到3万吨, 碳酸氢铵产量为1117万吨,氨水产量为9595吨,尿素由于市
场原因维持在2700吨左右。
胶南化肥厂 1970年9月投产,1971年即突破设计能力,合成氨产量达到3063吨,
氨水产量154万吨。 1973年进行小规模扩产,合成氨年产能力达到5000吨,当年生产
4935吨,氨水产量随之增至235万吨。1975年,新建设计能力为3000吨的合成氨装置,
实行双系统生产, 共生产合成氨7500吨,氨水358万吨。1976~1977年再度扩建,形
成年产合成氨12万吨的能力。 1977年,合成氨产量突破11万吨,氨水产量达到665万
吨。1980年,合成氨达到153万吨,氨水达到877万吨。此后直至1987年,合成氨年产
量基本稳定在8000吨以上。 1983~1987年, 碳酸氢铵年产量由4918吨增至7148吨。
1990年,合成氨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实际生产22万吨,碳酸氢铵产量866万吨。
莱西化肥厂 1971年投产,1972年即突破设计能力,合成氨产量达到3114吨,此
后逐年增长。1975年完成合成氨年产能力5000吨的技术改造,1976年产量突破5500吨。
1978年,完成合成氨1万吨扩产改造,当年生产合成氨8167吨,生产氨水416万吨。是
年投产了碳酸氢铵,生产5140吨。1979年合成氨生产再次突破设计能力,年产量达到
105万吨。1980年后合成氨生产长期稳定在9000吨左右。1986年完成第三次技术改造,
合成氨年产能力提高到15万吨。 1990年,生产略有回落,合成氨产量为103万吨,碳
酸氢铵产量413万吨。
胶县化肥厂 1972年投产后生产稳定增长。1980年投资40万元建成碳酸氢铵生产
车间,实现了生产品种由氨水向碳酸氢铵的转变,1983年碳酸氢铵生产能力达3万吨。
1988年合成氨产量达112万吨后生产萎缩,因亏损严重,1989年划归莱西化肥厂。
崂山县化肥厂 1973年底投产。1975年初,由于违章操作发生事故,一度停产。
1976年10月, 停产整顿。1979年再次开工不久,被山东省化工厅、财政厅等5部门作
为全省21个需停产整顿的小氮肥企业处理。1980年底再度开工,因能源涨价、销路不
畅而陷入困境,1981年9月停产后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