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35&run=13

青岛市硫酸生产始于50年代末。 1958年,国家投资108万元,在青岛油漆厂建成
年产3000吨接触法硫酸装置;1959年,青岛染料厂建成一套块矿焙烧、干法接触转化
制酸装置, 年产能力为50%~60%硫酸800吨,年底又建成投产沸腾焙烧炉、塔式亚
硝基法制酸装置,后加以改造,采用沸腾焙烧、二级旋风除尘器、三文一塔水洗净化、
一转一吸工艺流程,属当时省内先进水平,年产能力4000吨。1958~1960年,化肥、
冶金、石油化工、纺织、印染、农药、医药、制革、炼焦、国防军工等各个工业部门
都急需硫酸,青岛市化工企业在大搞化工“小土群”活动中建设了小型塔式法硫酸装
置6套、 接触法硫酸装置(简称“小接硫”)31套。1960年淘汰塔式法装置,将“小
接硫”调整为7个生产单位共18套装置。是年,全市生产硫酸109万吨,基本满足了青
岛市工农业生产的需要。1961~1962年,对硫酸生产进行调整,关闭了“小接硫”。
因硫铁矿石供应困难,青岛油漆厂3000吨装置、青岛染料厂4000吨装置先后于1961年
和1962年停止硫酸生产。
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随着磷肥工业的迅速发展,硫酸工业再度兴起。1968年,
青岛染料厂在莱芜分厂(后改为莱芜硫酸厂) 建成年产1万吨硫酸装置,采用沸腾焙
烧、文泡文水洗净化、一转一吸工艺流程,生产98%以上浓硫酸。1970年青岛东风化
工厂投产硫酸装置, 以进口硫磺为原料; 同时投产氯磺酸,副产硫酸。当年共生产
400吨,1973年达到4044吨。1974年因进口硫磺短缺而停产,副产硫酸延续到1986年,
年产量一般在400~700吨之间。1971年,胶州化工厂以闪锌矿为原料土法生产硫酸,
产量很低, 至1974年共生产256吨;1974年建成年产能力5000吨接触法硫酸装置,采
用沸腾焙烧炉、一转一吸工艺流程,翌年生产3226吨,为历史最高年份,其后年产量
在1500~2000多吨之间。1972年,莱西磷肥厂采用土法生产少量硫酸,仅供本厂生产
过磷酸钙使用。 1973年,青岛染料厂建成投产年产1万吨硫酸装置,生产93%、98%
浓硫酸。同年,莱西磷肥厂投资58万元建成年产5000吨硫酸装置,采用沸腾焙烧炉、
水洗净化、 一转一吸工艺;1979年投资230万元进行扩建,年产能力提高到15万吨;
1980年又新建年产25万吨硫酸装置。 1977年胶南磷肥厂硫酸装置投产,当年生产334
吨,翌年达到2800吨。1978年青岛油漆厂恢复硫酸生产,采用进口硫磺制酸,年生产
能力1万吨。1981年,全市生产硫酸45万吨(折100%)。1984年,磷肥滞销导致硫酸
生产滑坡,全市硫酸生产能力8万吨,实际仅生产411万吨。1985年,青岛油漆厂年产
1万吨硫酸装置因国家停止硫磺进口而停产; 1986年,胶南磷肥厂年产5000吨硫酸装
置转产。
1987年, 磷肥销售由滞转畅,硫酸生产随之复兴。1989年,莱西磷肥厂投资349
万元,新建年产4万吨硫酸装置竣工投产,硫酸年产能力总计达到8万吨;1990年开始,
对年产25万吨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以二转二吸工艺流程取代一转一吸工艺,设计能力
增加5000吨。同年,青岛染料厂对硫酸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余热锅炉,将文泡文
水洗净化改为文泡间电水洗净化, 年产能力增至16万吨,同时安装钠法/氨法尾气回
收装置。1990年,青岛市硫酸生产能力为10万吨,实际生产硫酸4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