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外经济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188&run=13

进口 建国前,山东省化学工业主要是橡胶制品和硫化染料两个行业。橡胶制品
所需加工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几乎全靠进口,硫化染料所需原料大部分靠进口。40年代,
由于国内硫酸、硝酸、烧碱等产品增加,进口量逐年减少。
50年代,化工产品进口很少,橡胶原料主要是从东南亚国家进口。1965年后,地
方外汇开始增加, 主要用于进口橡胶、纯碱等。1975年全省进口橡胶950吨,1978年
增加到2371吨,1980年增加到3896吨。其他有机化工原料亦有部分进口,但数量不大。
青岛市外贸机构成立较晚,青岛市化工原料的供应,计划经济时期由物资管理部
门(青岛市化工轻工公司、化工原料采购供应站、供销合作联社的农资公司)负责供
应。市场开放后,计划部分另由物资管理部门负责供应,计划外部分由企业从市场上
直接采购解决。1987年开始,青岛双星运动鞋联合公司、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染料
厂、青岛红星化工厂等单位,先后获得企业自营进出口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
重点抓化工产品出口方面的工作,对化工产品的进口抓得很少,成效甚微。
出口 1955年以前青岛化学工业产品基本无出口。1956年,青岛第六橡胶厂的运
输带出口4.08万平方米,是建国后青岛市第一次出口化工产品,亦是山东省第一次出
口化工产品。1957年,开始出口轮胎,但数量不多,只有6100套。1958年,发展到无
机、有机、染料、橡胶4个行业的11种产品。1965年发展到19种产品。1956~1965年,
出口数量较大的是橡胶制品和碳酸钡等无机化工产品,主要出口苏联、东欧和东南亚
国家。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苏联的出口几乎中断,化工产品出口的重点转向
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地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国家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受到很大冲击,1968~1971年,
青岛海洋化工厂的硅胶停止出口。其他还有青岛红星化工厂的铬酸、氢氧化钡,青岛
城阳化工厂的铅丹、青岛第六橡胶厂的运输带、三角带等也停止出口。
1978年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青岛市化工产品出口得到发展。
1978年,全省出口化工产品28种,交付外贸部门出口产品的收购总值为1.06亿元。到
1988年,全省化工产品出口品种已达到100多种以上,出口产品收购总值达2.86亿元。
在山东省化工产品出口中,青岛市产品占了绝大多数,并逐步建成一批重点出口化工
产品企业, 其中出口总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第六橡胶
厂、青岛第九橡胶厂、青岛乳胶厂、青岛染料厂、青岛红星化工厂、青岛城阳化工厂
等,出口遍及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青岛市化工产品
的出口,由过去国家及山东省外贸部门单一经办,逐步发展为青岛市也成立外贸局,
经办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1987~1990年,不少化工企业争取到化工厂产品自营出口
权,可以不经外贸部门直接办理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已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有:
青岛双星运动鞋联合公司、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红星化工厂、青岛染料厂、青岛第
六橡胶厂、青岛同泰橡胶厂、青岛化工厂等。出口商品的化工企业有:青岛第九橡胶
厂二分厂、青岛四方胶鞋厂、青岛碱厂、青岛红旗化工厂、青岛化工二厂、青岛城阳
化工厂、胶州市化工厂、胶州市普集化工厂、黄海海藻工业公司、青岛崂山区王哥庄
化工厂、青岛沙子口化工厂、青岛橡胶研究所、青岛乳胶厂、胶州市乳胶厂、青岛市
利达乳胶厂、青岛助剂厂、青岛碳黑厂、青岛第二农药厂、青岛第二橡胶机械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