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品销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187&run=13

销售计划体制 建国初期,多数化工产品以企业自产自销或由企业主管部门组织
推销,企业一般是根据订货合同和市场预测来编制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以销定产。
为发展生产,山东省工业厅供销处协同市商业、物资部门,组织庞大的销售机构,派
出大批人员,长年驻在全国各大城市从事产品销售和运转工作。
1953~1978年,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按国家下达的计划定产,
产品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分配或由商业部门统购包销,基本上是以产定销。企业的销售
工作主要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物资分配计划和与商业部门订立的经济合同来确定按季、
按月和按产品品种、质量完成交货任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企业生产活动不能
正常进行,再加上计划工作的某些缺点,造成企业产、供、销的严重脱节。一方面,
社会上急需的某些化工原料生产不出来,另一方面,有些化工产品花色品种不对路却
照旧生产,造成产品滞销和积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青岛地区的化工产品,全由市
化工公司、化工原料采购供应站及供销合作联社所属农资公司统购包销,其他部门不
能销售,即使青岛市化学石油工业供销公司都无权销售化工产品。
1978年后,国家逐步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
制。化工产品的管理体制、管理权限、销售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销售计划上,
推行按需定产,产销结合。企业的销售计划,既包括国家下达的统配、部管和省管产
品的分配任务,也包括根据市场预测及企业多余生产能力而自定的供市场调节或来料
加工的任务。在管理权限上,除统配、部管和列入省统配的产品外,企业有权自主经
营,从而减少计划管理的产品,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在销售方式上,改变单一的统
购包销为多种购销形式。对计划内产品,继续实行统一分配、调拨;对计划外产品,
企业可以委托商业部门经销,也可以直接向市场推销。销售市场逐渐活跃,竞争激烈。
化工产品,除市化工轻工公司、化工原料总公司、供销合作联社继续经销外,青岛市
化学石油工业供销公司、市橡胶工业供销公司也可以经销,生产厂家可以直接销售。
销售的组织工作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对销售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销售工作
放到应有的地位。1978年后,企业重视市场调节作用,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
变,将产品的销售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来抓。1979年底,化工部产品销售局
调查推广全国103个企业的销售工作经验。 青岛市化工系统根据青岛地区特点,总结
推广了青岛第六橡胶厂的经验。
为了及时传递化工市场信息,青岛市化学石油工业供销公司和化工轻工公司联合,
组织青岛市化工市场信息站(隶局山东省化工市场信息站领导),各化工企业设置信
息员。信息站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信息员会议,编写、出刊《青岛化工信息通讯》,
与全国化工信息网站互通情报。
1980~1986年,青岛市有些化工产品滞销、积压,市化学石油工业供销公司和市
化工轻工公司,积极帮助企业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特别是对计划外长线产品的销售,
采取召开订货会、交易会、调剂会、展销会、邀请会等形式进行销售。青岛市化学石
油工业供销公司于1981年组建化工产品展销部,在青岛设立潍县路、振华路两个门市
部,后又在延安三路开设一个门市部,对青岛市各化工企业产品进行展销,收集用户
对化工产品品种、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反馈给生产厂家,对化工产品的销
售工作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售后服务 1979年后,许多企业通过加强售后服务,巩固老用户,发展新用户。
1979~1980年,青岛染料厂开发分散蓝染料、皮革染料新产品16种。为打开这些新产
品的销路,企业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省内外多家印染厂,宣传产品质量,对使用方
法进行技术指导,并帮助车间工人实地操作,把印染好的成品与其他染料进行对比。
同时,企业还组成15人的推销队伍,带样品分赴南方,走访了12个省、市,42个地、
市,83家印染厂,进行产品宣传,使分散染料、皮革染料的销路打开,两年增加产量
730吨, 增加利润5938万元。平度磷肥厂开发投产低浓度复混肥,为开拓销路,该
厂与平度县土肥站联合, 在全县45处乡镇设立216个试验示范点,80个全村性试验基
地。同时该厂还租赁郊区20亩耕地,作为复混肥肥效示范试验点和推广基地,根据试
种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及时组织乡、镇、村干部、技术人员和用户代表,在试验田
边召开现场推广会,以点带面,以户带村,逐步推广应用。使低浓度复混肥成为当地
农村抢手产品,供不应求。到1990年,该产品年产量已达2.1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