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规与规章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175&run=13

青岛解放前,工人劳动环境恶劣,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均无保障。解放后,国家
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1951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50~60年代初期,工厂工会每年代表职工与厂长签订《劳动保护协议书》,主要有生
产卫生、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安全措施等项内容;各企业采取安全措施,并逐
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1956年,国务院颁布《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
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安全管理开始纳入国家法规。
“大跃进”期间,化工系统生产、基建、“大炼钢铁”、化工“小土群”等齐头
并进,任务繁重,生产秩序混乱,设备状况很差,安全管理制度受到忽视和冲击,加
上大量进厂的新工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技术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
导致设备、人身事故增多。
1961年开始,安全管理制度逐步恢复和加强。1963年起,遵照国务院《关于加强
企业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企业实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定期检
查制度,对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实施安全技措,改善劳动条件等项工作;开始执行在
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
作的制度。
“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被作为“条条”、“框框”而打破,无
章可循、违章操作现象严重,各种事故屡屡发生。1975年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是
年,青岛市化学工业局根据《全国安全会议纪要》精神,制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制度》。80年代,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法制化发展。
至1990年, 青岛市化工系统根据化工部的规定,建立健全7项安全技术规程、17种安
全管理制度、 27种台帐和8个票证,从而完善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
规章制度,并明确了企业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负的责任,基本实现了安全管理制
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