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制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140&run=13

橡胶平板(胶板) 1964年,青岛橡胶制品厂以1.2×1.2米以下平板硫化机生产
普通胶板, 当年生产9.44吨,翌年增至15.25吨,1961年达到41吨。“文化大革命”
期间,虽然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但该厂是省内唯一的胶板生产厂家,加之省内
机械、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发展,故该厂胶板生产保持了较稳定增长。60年代末,为
满足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的需求。该厂在青岛市五金站、交电站的支持下,自筹
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新建厂房241.9平方米,改造了高、低压水泵房,增添
了1×2米平板硫化机一台, 改造了7英寸三辊压延机一台。 1971年胶板产量达到
591.55吨, 1979年增至676.7吨。其间该厂研制生产的耐油、耐酸碱、耐热、绝缘等
各种性能的胶板新型产品, 填补了省内空白。该厂试制成功的4~12毫米耐1~3.5万
伏电压绝缘胶板试验台,为增加绝缘胶板生产奠定了基础。
80年代, 青岛橡胶制品厂先后改进了薄胶板压出、压延新工艺,增添了直径200
毫米压出机和360×1120毫米三辊压延机各一台,使薄胶板幅宽由600毫米增加到1000
毫米, 提高效率1倍,胶板外观质量有了明显改观。1986年,该厂引进了日本宽幅压
出机和鼓式硫化机各一台,开始生产彩色条纹板,用作火车、轻型客车、客货两用汽
车及宾馆等铺地防滑材料。1987年,该厂胶板产量达787.87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在
此期间,青岛市引黄济青工程用的止水带、基本建设用的桥梁支座、机车车辆用的缓
冲器胶片、准高速列车用的风挡胶板等新型产品也在该厂相继研制投产。1988年,乡
镇小型纺织厂纷纷建立,梳棉机需求量大增。该厂研制投产了梳棉机轻型运输带,并
于1989年创年产量3629条的历史最高水平,后来随小型纺织厂的相继下马而产量逐年
下降。 80年代末,该厂曾为皮鞋厂家生产防革胶板1万张,后市场被乡镇企业产品所
挤占。 同时,利用引进日本1.3米宽幅压出机为大连化学工业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公
司引进磷胺工程配套生产的防腐衬里150吨,后由北京橡胶设计院引进设备自行生产。
1990年,全市橡胶平板生产厂有两家,年产胶板490吨,占全省胶板年总产量的60.05
%。
胶辊 1946年,私营洪福橡胶厂创立,开始生产印染用橡胶滚轴。1950年私营裕
华橡胶厂建立,亦生产橡胶滚轴。均属工场手工业,设备简陋,产量很低。1964年国
营青岛橡胶制品厂建立后,相继安装了2.5米专用成型机1台,C650通用车床3台,1.3
×3.5米、1.5×3米、1.4×4米硫化罐各1台,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纸、纺织、印染虽然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但仍为青岛
市主导产业, 胶辊需求量有增无减,因而胶辊生产1968~1980年,平均每年以6.6%
的速度递增。1980年,该厂在山东省外贸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的支持下,研制投产了
砻谷机胶辊, 1981年生产1万只,出口菲律宾、伊朗等国,自此,该厂胶辊产品进入
国际市场。
橡胶密封件 1946年,青岛洪福橡胶厂开始生产较简单的密封件,产量很低。50
年代,密封件生产逐步得到发展。1964年青岛橡胶制品厂建立,年产量达到70吨。主
要有为四方机车车辆工厂配套的O形、V形圈、耐油夹布胶垫及各种机车客车风挡胶条
等,还有为四八○八厂、胜利油田、青岛纺织机械厂、青岛钢厂、青岛啤酒厂、青岛
卷烟厂、青岛发电厂等厂家配套的各种密封件。
60年代,随着国内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开发投产,石油炼制工业开始兴起,
青岛橡胶制品厂担负起石油化工耐油密封件的生产任务。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1969
年新增水压平板38台, 并将所有手动平板硫化机淘汰。是年,密封件产量提高到160
吨。
1968~1969年,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为援外国际列车生产所需的密封胶条和密封件,
都由国营青岛橡胶制品厂生产。该厂新增直径115毫米压出机1台,直径60毫米压出机
1台,硫化罐3台,密封胶条年产量增加到40吨。
1970年,青岛市南橡胶配件厂被选定专门为泰山——25型拖拉机配套生产密封件。
但该厂系几个街道服务站台合并而成,规模很小,只有几十名工人,没有技术人员,
设备十分简陋, 基本依靠手工操作,直至1971年,产量仅为100多万件,且产品质量
差。1976年,该厂迁往青岛市南机械加工厂,两厂合并成立青岛农机橡胶配件厂。自
制了25吨汽板硫化机40台,组建了简易化验室,并有了专业技术人员。当年产量提高
到324万件,品种规格达到100多个,质量也有了提高,基本可为省内农机配套。
1979年,国家农机部将青岛农机橡胶厂列为密封件定点厂,并要求面向全国农机
进行配套生产。是年,该厂划归青岛市机械工业局,更名为青岛密封件厂。1981年,
投资60万美元,从日本引进了从炼胶到产品整修、从化验分析到检测试验的设备、仪
器36台(套),同时引进了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很大
提高。特别是引进的防泥水油封、发动机汽门导杆油封,分别解决了江南广大地区手
扶拖拉机水田作业的防泥水问题和汽车等发动机排黑烟的难题。
改革开放以后,省内各地乡镇企业兴起,原属青岛市生产的石油、化工密封件,
大多数被乡镇企业的产品所替代,同时,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建立橡胶配件厂,自行配
套生产所需密封件。另外,军工企业转为民用生产,军工密封件需求量大幅度下降。
青岛橡胶制品厂在高、精、尖及大规格密封生产方面仍占主导地位,被铁道部列为定
点厂家之一,保留了部分为之配套的密封件,如为内燃机车配套的硅、氟橡胶密封件,
最高年产量15万件;为货车柱箱防尘用的D型E型防尘板,最高年产量34万件。为适应
高速客车更新换代的需要,1986年配合四方机车车辆研究所研制生产了风档胶囊。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青岛密封件厂投资121万元,新建科研楼900多平方米,增
添了模具加工设备,形成了炼胶、预成型、硫化、修整、模具加工等完善的生产线,
并初步具备了各种化验、检测、试验手段。1985年产量达到2500万件,规格品种多达
1000余个; 各类O形密封圈、各种骨架油封使用寿命达2000小时,防泥水油封使用寿
命达1200小时,汽门导杆油封使用寿命达1000小时,而且防渗漏性能优异。因此,该
厂被国家机械部列为骨干企业。1985年,青岛橡胶制品厂从联邦德国引进了密封胶条
微波硫化生产线,使汽车密封胶条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1987~1990年平均年产50多吨。主要为沈阳金杯、天津三峰、南通紫琅等汽车厂
家配套。由于国内相继引进同类生产线16条,再加上汽车密封采用铝合金、橡胶等新
型材料,该生产线引进后,未能发挥出更大效益。1987年,青岛密封件厂与青岛玛钢
厂合并, 组建青岛密封件工业公司。投资875万元,再次进行较大规模技术改造,扩
大了生产能力,1990年产量达到3125万件。同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产品方
向由重点为农机服务转向为机械工业服务,确定以骨架油封、O形密封圈为主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