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制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2&rec=139&run=13

1944~1945年, 日本桥石护谟株式会社青岛工厂制鞋场有过生产,合计产量900
万只。1958年,根据青岛医药站的建议,公私合营裕华橡胶厂决定生产避孕套。同年
10月, 建成一套简陋设备, 全部手工操作, 当年生产618万只,填补了省内空白。
1960年该厂定名为公私合营青岛乳胶厂。1964年该厂成为专业乳胶制品厂家,添置、
改造和革新了一些生产设备,避孕套年产量增加到5157万只。1967~1969年,该厂自
行设计、安装一套避孕套生产联动线,使洗模、浸渍、卷边、烘干、脱模等工序实现
了机械化, 产品产量提高了13倍, 质量提高了10%左右,劳动强度减轻10倍以上。
1978年, 产量达到14808万只,青岛乳胶厂成为国内5大乳胶厂之一和7个避孕套定点
生产厂家之一。1980年研制成功高级透明避孕套,投放市场后,受到计划生育部门和
使用者的好评,该厂被评为山东省计划生育用品先进单位。1982年试制成功避孕套电
检机,取代人工检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卫生。该厂研制的“高级透明”、“颗粒
型”、“罗纹型”、“蜂腰型”避孕套获国家经委颁发的优秀新产品证书,“双蝶”
牌避孕套198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
青岛乳胶厂作为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定点生产避孕套的厂家之一,1987年接受了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123万美元的援助, 陆续引进了具有80年代先进技术水平的
避孕套电检机、方型包装机以及爆破试验机、电子显示转子式粘度计、电子显示强力
试验机等20多台设备仪器,在提高产品质量、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增强检测包装能
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生产避孕套20831万只, 为历史最高年份, 出口
4143万只,翌年增加到5345万只。
乳胶手套 1945年,日本桥石护谟株式会社青岛工厂制鞋场生产医用手套7600副,
以后不再生产。 1958年底公私合营青岛裕华橡胶厂开始生产医用手套,当年生产8万
副。1959年又增加了工业手套,是年生产医用手套55万副,工业手套2.27万副。其后
生产极不稳定,产量波动很大。1964年工业手套停产,医用手套年产量稳定在百万副
以上。 1966年恢复生产工业手套,1967年出口“双一”牌工业手套395万副,此后出
口量逐年提高,至70年代成为山东省外贸三大出口“拳头”产品之一,销往26个国家
和地区,出口量全国第一。1977年青岛乳胶厂自行研制成功手套联动线,从浸渍、烘
干到脱模全部实现机械化和连续化生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1980年
后,该厂先后开发生产了耐油工业手套、直型检查手套、皱纹衬用手套等新产品。
1983年胶州乳胶厂建立,1985年青岛市利达乳胶厂建立,生产医用、工业用乳胶
手套等。1986年,爱滋病在美国引起巨大恐慌,一次性乳胶检查手套成了抢手货。美
国人到世界各地以“饥不择食”的方式购买乳胶检查手套,促成了全球大建乳胶检查
手套生产工厂。同时,为防止性病传染,避孕套需求量骤增,从而引发了全球性“乳
胶热”,后发展成为“乳胶大战”。1987年,青岛乳胶厂同亢家庄村联营,建立第一
分厂,将本厂生产医用手套的全套半机械化设备以及配套设备迁至分厂,并调去18名
工人。同年,该厂先后贷款258万元,在黄岛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分厂,上马2
条生产检查手套的联动线。1987年后,国内乳胶制品厂家从38家猛增至2000多家,仅
青岛地区就上马了20多家以生产乳胶检查手套为主的乡镇企业。“乳胶热”方兴之时,
外商纷纷到青岛乳胶厂抢购检查手套。该厂采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
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的方式,新建3条生产手套的联动线,1988年建成投产,后经
多次改造,实现了“一机多用”,不仅能生产检查手套、医用手套,也能生产乳胶工
业手套、乳胶食品卫生手套和家用彩色手套。检查手套生产的激增很快使美国市场饱
和,而国内乡镇乳胶厂出口的产品质量差,影响了中国所有生产出口检查手套厂家的
声誉, 导致了美国拒收中国生产的检查手套。 青岛乳胶厂的乳胶手套开始每副价格
0.36元, 很快降至0.16元,但也难以出口,造成大量积压,最后不得不以每副0.1元
的价格在国内推销。 而此时乳胶价格却从每吨4000元骤升至1.2万元。“乳胶大战”
期间,青岛乳胶厂虽然在规模上得到扩张,但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濒临亏损边缘。
1990年生产医用手套454万副,其中出口363万副。
胶布 主要产品有电线绝缘胶布、医用胶布以及工业类胶布制品等。1942~1945
年, 日本桥石护谟株式会社青岛工厂制鞋场生产医用胶布5.88万卷、电线胶布28.15
万卷。 1951年私营盛兴胶布制造厂建立,生产绝缘黑胶布,劳资双方共有8人,主要
设备有胶布机、切布机等,工艺简单,产量很低。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裕华橡胶厂。
此后, 绝缘胶布生产发展较快。1958年,裕华橡胶厂投产医用胶布,1961年达到918
万筒。1964年,根据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青岛乳胶厂成为乳胶产品专业生产厂,其他
橡胶杂品分出成立青岛橡胶制品厂,新建厂房1000平方米,增添了生产设备,当年生
产医用胶布965万筒、绝缘橡胶胶布21.61万盘。“文化大革命”期间,省内尚无其他
生产厂家,青岛橡胶制品厂绝缘胶布和医用胶布的年产量分别稳定在50万盘和45万筒
左右。
80年代初期,该厂改进工艺技术,由三刮法改为一浸一刮法,增强了胶布粘性;
添置了物理实验设备,完善了电击穿、粘度等测试手段,使产品质量稳定提高。1981
年全国商业系统在西安组织测试评比, 在参评的37个厂家中, 该厂被评为第四名;
“铁锚”牌绝缘胶布1982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由于农村电网的发展、家用电器
的普及和房地产业的兴起,使绝缘胶布的需求量成倍增长,省内相继建立多个生产厂
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青岛橡胶制品厂相继调整了各种规格包
装,受到零售商家的欢迎。1985年改进了刮布机的设计,提高运转速度,由班产1600
米提高到2000米,提高效率20%。同时,加大了销售力度,使产品在省内市场始终占
据绝对优势。
胶囊 青岛橡胶制品厂于1971年研制投产了氨水胶囊,有适用于手推车、地排车、
马车、 拖拉机、各种吨位载重汽车的多种规格,当年生产2700个,1975年增至2.3万
个。随着固体化肥的生产和发展,到1981年氨水胶囊已全部淘汰,仅剩下用于抗旱、
建筑需用的储水胶囊, 年产量降至800个。1980年该厂应济南小清河航运局的要求,
研制投产了船舶上下水橡胶起重滚动气囊。该产品适应于中、小型内河平底船舶,进
行上、下水作业。较之传统的方木滑道及土法上、下水方式,使用简便、安全可靠、
节约劳力、保护船体、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数百次以上,深受用户欢迎,已在山东、
湖南、河南、湖北、安徽等地使用。该产品填补了国内胶布制品方面的一项空白,获
国家经委颁发的1983年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乳胶管 青岛乳胶厂(时为裕华橡胶厂)1959年开始生产,1962年开始生产输血
管、听诊胶管等,至70年代末,该厂生产的输血胶管规格齐全、质量优异,畅销国内
20多个省(市) 、自治区,每年销售量在200万米以上,198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