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半导体管外结构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1&rec=34&run=13

1967年, 青岛台东制锁厂(现青岛半导体零件厂)被主管部门确定为半导体管座、
管壳生产厂。2月, 该厂派人到北京崇文半导体器件厂学习生产工艺和技术,后开始试
制。7月, C型、B型小功率三极管外壳试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不久,用于制造0.5~1安
培整流元件的老EE型管壳试制成功,也相继投入生产。同年,四机部确定该厂为半导体
零部件生产定点厂,并更名为青岛半导体金属零件厂。同时,开始技术改造。购进民主
德国产250吨冲床1台, 万能工具铣床1台,国产电火花机床2台,新建厂房1000平方米。
1969年,青岛半导体金属零件厂改名为青岛半导体零件厂,该厂遂为半导体管座、管壳
专业生产厂,并具备了生产大功率半导体管外结构件的条件,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套。
1970年12月, 青岛半导体零件厂试制出G型(G1、G2、G3、G4)大功率三极管外壳,并投
入生产。1971年, 试制成功3CT系列M型3~5安培、N—1型10~20安培和2CZ系列EG—1
型10~20安培整流元件管座、管壳,并投入批量生产。
1973~1974年, 由于“批林批孔”运动的干扰,管座、管壳生产处于最低潮,年产
量从1972年的718.3万套下降到52万套。1975年, 生产形势开始好转,管座、管壳生产
上升到438.11万套, 并试制出2CZ系列LZ型20~50安培、LZ型50~100安培、LZ2型100
~200安培和3CT系列LK型20~50安培、 LK型50~100安培、LK型100~200安培等新型
产品。1976年, 青岛半导体零件厂又试制成功2CT系列ED—1、ED—2两个型号新产品,
并于当年投入批量生产。同年,管座、管壳产量达753.6万套,为历史最高产量。
1982年,青岛半导体零件厂于芝泉路新建3799平方米厂房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时,
根据国家规定的企业整顿五项要求, 开始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8月,该厂研制成功标
准螺栓式系列LZ、LK8~28等6种陶瓷管壳,并随即投入生产。10月25日,LZ、LK、LD型
管座、管壳通过市级鉴定。翌年4月22日,ED—1、ED—2、EE、EF、EG—1、M、N—1型
管座、管壳通过市级鉴定。1984年3月和5月, 青岛半导体零件厂又分别研制成功为北
京椿树整流器厂配套的TEG—1型和为上海整流器厂配套的T2LZ28型陶瓷管壳。1985年
7月和9月, 该厂又试制完成了电子工业部器件总公司半导体事业部下达的为红旗工程
配套的D04、D05、2N683型和为军工产品配套的50安培高温整流器件用陶瓷管壳,均达
到技术要求。
至1986年, 青岛半导体零件厂累计生产半导体管座、管壳8891.54万套,年生产能
力1000套,成为国内主要生产厂家之一。产品行销全国23个省市的104个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