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真空器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1&rec=32&run=13

电子管 1958年,青岛市市北区技术革命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电子管试制与生产。
1960年7月, 青岛市第一只电子管——5U4G收讯放大管试制成功。在此基础上,青岛电
子管厂宣告成立。8月, 组建不久的青岛四方无线电厂也开始试制电子管,9月,试制成
功5U4G型收讯放大电子管。由于该厂不具备批量生产条件,未继续生产。10月,青岛电
子管厂又试制成功807型发射电子管。
1961年1月, 第三机械工业部十局下达给青岛电子管厂批量生产807型发射电子管
及研制872A型整流二极管的任务。年底, 872A型整流电子管研制成功。1962年3月,青
岛电子管厂改称青岛电器元件厂。1963年, 青岛电器元件厂研制成功ZG1—5/2型闸流
电子管, 此为该厂研制的最后一个型号的电子管。1960~1963年,青岛市共试制了5种
型号的电子管。由于生产能力差,存在质量问题以及市场销路不好等原因,均未形成批
量生产能力。随着晶体管逐步取代电子管,电子管的研制与生产全部停止。
显像管 1970年,在青岛市国防工业办公室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以青岛球拍厂为主,
由青岛东风玻璃厂、青岛徽章厂、山东海洋学院等单位参加, 开始了显像管会战。经
过200多次试验, 同年9月, 第一只9英寸黑白显像管研制成功,填补了山东省的空白。
1973年, 四机部投资330万元,用以发展青岛的显像管生产。1974年4月,青岛第五仪器
厂改称青岛显像管厂, 转产黑白显像管。7月,青岛球拍厂显像管车间并入青岛显像管
厂。1975年5月, 原定在青岛东风玻璃厂扩建的玻壳车间项目,并入青岛显像管厂一并
建设。同年,四机部和山东省电子局将投资扩大到905万元,对青岛显像管厂进行扩建。
1975年底, 9英寸黑白显像管开始小批量生产,产量532只。1976年,建成阴极、灯
丝生产线。1977年3月、4月, 阴极及灯丝相继试制成功。显像管的关键部件——电子
枪开始自产。同年, 玻壳开始投入生产。至此,青岛市已具备生产9英寸黑白显像管的
能力。1976年,青岛显像管厂开始试制12英寸黑白显像管。12月,第一只12英寸黑白显
像管试制成功。1979年12月, 由山东省电子工业局组织鉴定,定型为31SX5B,并投入批
量生产。
1980~1981年, 青岛市人民政府对每只显像管先后补贴90元和50元, 两年共补贴
567万元,有力地扶持了显像管的生产。1981年9月,在第三届全国黑白显像管质量评比
中,青岛牌12英寸黑白显像管获第一名。
1981年12月, 青岛显像管厂与日本帝国电子工业株式会社签订合同,投资480万元
(含外汇100万美元) ,引进生产14英寸显像管的关键设备14种85台(套),加之国内配套
及自制的51台(套) 设备和6条500米传送带组成生产流水线。1982年底,14英寸和17英
寸黑白显像管试制成功。分别定型为35SX1B和44SX1B。翌年7月,由山东省电子工业局
组织了生产定型鉴定,投入小批量生产,从此黑白显像管形成系列化。1983年5月,实现
批量生产,黑白显像管的生产能力由年产10万只扩大到30万只。1984年上半年,全部还
清贷款。年底, 黑白显像管的产量由1982年的75800只增加到32.01万只。1984年8月,
青岛显像管厂再次同日本帝国电子工业株式会社签订了引进年产30万只17英寸黑白显
像管生产线关键设备和技术的合同, 总投资543万元(含外汇139万美元)。1986年8月,
包括有9种18台(套) 引进的关键设备和14种21台(套)国内配套及自制设备组成的第二
条生产流水线正式投入生产。年底,14英寸、17英寸黑白显像管总计产量达40.5万只。
1985~1986年,14英寸和17英寸黑白显像管先后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奖。1986年,两
种产品双双被电子工业部认定为高质量H管,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