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日常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1&rec=178&run=13

1966~1978年,青岛市电子仪表系统干部管理分别为,相当县级以上单位的正副书
记、厂长和公司机关的正副科长,由公司党委提名报经青岛市委和有关部委批准任免,
非县级单位的厂级领导干部,由公司党委批准任免。所有企事业单位的中层正、副职,
由所在基层党委提名报经公司党委批准任免。从工人中提升一般干部, 由所在单位提
出意见报公司审核后,呈报青岛市人民政府人事局批准。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由
公司根据各单位的情况统一安排。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改革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
逐步扩大了企事业单位干部管理的权限。1982~1983年,市管干部范围改为只管正职,
副职由公司批准任免。1984年以后, 市管企事业单位干部权力全部下放公司管理。青
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从同年6月起, 下放了中层干部管理权限,公司只负责对厂级领
导干部的管理。根据中央关于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
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从1982年开始,对厂级领导干部分批进行了调整,年龄在55周
岁左右, 文化偏低的厂级领导干部逐步退居二线。经过调整,到1985年底,全系统80个
企事业单位 (不含供销公司、设计室、工程处、203站) 厂级领导干部从184人减少到
135人,在原有的184人中,有129人退居二线。干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平均年龄从
48.57岁下降到4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28人增加到63人,上升比例从15.2%提高
到46.7%。这期间, 各企业的中层干部也相应地作了调整。1985年,青岛市电子仪表工
业公司还对机关的中层干部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 从原有的中层干部29人减少到20
人, 有9名老同志退居二线。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从占28.5%上升到40%,平均年龄从49.3
岁下降到42岁。在企业领导班子普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 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从
1984年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 进一步下放了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权限。对试点单
位, 公司只负责任免正职,副职由厂长提名后报经公司批准任免。到1988年,在全系统
实行了这一管理制度。企业干部管理随着优化劳动组合的贯彻执行, 全部由任免制改
为聘任制,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干部管理权限。
在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和调整企业领导班子的同时, 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进一
步加强了对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培养、考察、教育工作, 从1982年开始建立企业厂
级后备干部制度和民主评议推荐干部制度,到1987年,公司所属34个单位实行了每年年
终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和推荐干部的制度。1988年,公司直属33个企事业单位,先后选定
后备干部71名, 进行考察培养,并从中提拔了10人担任厂级领导职务。这期间,还分期
分批输送了200多名任职干部到高等院校进行深造,使干部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和制
度化的轨道。
根据省、 市的统一部署, 为解决公司机关和国营企事业17个单位中长期存在的
“以工代干”问题, 1979~1985年先后分四批对1157名“以工代干”人员办理了转为
国家干部的手续。1979年对公司机关、青岛电度表厂、微电机厂、电器元件厂、电视
机厂、计数器厂、无线电三厂、光学仪器厂、接插件厂、磁钢厂、供销公司11个单位
的130名“以工代干”人员办理了第一批转干手续。1983年12月开始到1985年,又先后
分三批对公司机关、青岛微电机厂、电度表厂、电视机厂、电器元件厂、照相机厂、
显像管厂、电子元件一厂、无线电三厂、第一仪器厂、磁钢厂、计数器厂、半导体研
究所、电子研究所、供销公司、电子办公设备公司等17个单位办理了“以工代干”的
转干手续。第二批转干446人,第三批转干276人,第四批转干305人。
在国营企事业单位办理完转干手续的基础上, 1986年5~10月,公司对所属青岛无
线电厂、无线电二厂、半导体零件厂、空调设备仪器厂、电唱机厂、晶体管实验所、
电位器厂、电子元件五厂、电子元件八厂、热工仪表厂、第四仪器厂、电子元件四厂、
电子元件三厂、电子元件二厂、半导体器件三厂、压力表厂、基建工程处17个集体企
业的680名“以工代干”人员和10个(微电机厂、显像管厂、电器元件厂、电度表厂、
照相机厂、磁钢厂、计数器厂、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第一仪器厂、供销公司) 国营企
业中的58名集体“以工代干”人员办理了转为国家集体干部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