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工艺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1&rec=161&run=13

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实行归口管理后的1965~1968年间的工艺管理, 分别由无线
电工业公司和仪器仪表工业公司的技术科负责,各配有1名兼职工艺管理人员。这期间,
在青岛市组织的无线电大会战中,抽调了3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工艺组,编制了七
晶体管小便携式收音机的整机装配、外壳、结构件、外观装潢、调试、包装等全套工
艺文件300多份及工艺装备80多套。同时,编制了整机配套元件——中周变压器、输出
输入变压器、电解电容器、小型电位器等工艺文件400多份及工艺装备300多套, 并组
织验证了金属面网、冷挤压铝壳、炭膜片喷涂、制银浆等关键工艺及工艺装备。这些
工艺的编制,为青岛电子产品的工艺管理创造了一个好的开端。之后,又先后组织编制
了山东省第一台(红灯牌)五晶体管台式收音机包括电阻器、半导体管帽、管座、拉杆
天线等产品的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1967年电阻器通过调整工艺流程,加强工艺管理,
产品产量由月产5万只提高到25万只,产品质量合格率由50%提高到90%。改革的半导体
管帽密封石墨船新工艺装备,使用寿命由10次提高到30多次,在全国推广使用。创造出
的管座冷挤压、冷挤膜新工艺, 使每套膜寿命达到8000~12000只,创国内同行业先进
水平, 在武汉召开的全国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并受到第四机械工业部的好评。这期间,
仪器仪表工业公司也派员到所属企业对没有工艺和工艺十分落后的重点产品帮助进行
了整顿,整理了恒温恒湿器等20多种产品的工艺文件和资料,为仪器仪表产品的工艺管
理奠定了基础。
1969年, 无线电工业公司和仪器仪表工业公司合并后,无线电仪表局技术科设1人
兼管工艺管理工作。 到1978年先后对小X光机、心电图机、晶体管实验所生产的大功
率三极管、半导体器件三厂生产的二极管、8.75毫米电影放映机、照相机、显像管等
产品, 加强了工艺管理,编制和修订了工艺文件,组织开展了工艺攻关和制造工艺装备
等,有效地提高了这些产品的水平和质量。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工艺
管理工作一度被迫停顿,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列入议事日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了工艺管理条例和工艺纪律检查
文件, 制定了工艺装备政策。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根据一机部的指示精神加强了
工艺管理, 每年组织两次工艺管理和工艺纪律检查,并下达工艺攻关项目,帮助企业建
立工艺管理体系——大厂成立工艺科, 小厂成立工艺组,按照1∶3的规定,逐步配备和
提高工艺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比例。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84年,全系统22个企业中工艺
人员达到245人,其配备的比例为1∶2.2。青岛微电机厂、电度表厂、第一仪器厂、无
线电专用设备厂、电子元件一厂、空调设备仪器厂、电视机厂、照相机厂、无线电三
厂、显像管厂等11个单位成立了工艺科,工艺管理得到加强。在这期间,为提高电子仪
表工业系统的工艺水平,公司组织了大、中、小三类企业中有经验的工艺人员,组成了
工艺文件编写组, 集中三个多月的时间,经过十几次的讨论修改,制定了27个在全系统
执行的工艺文件,并上报电子工业部备案。同年,电子工业部将原颁发的17个工艺文件
加以修订,制定全国电子工业统一执行的28个工艺文件。
1985年, 在公司机构调整中,将工艺管理从技术科划归生产计划科管理,设专职管
理人员1人,同时兼管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电子计算机应用、产品包装等管理工作。1986
年,公司所属28个企业工艺人员的配备从1984年的1∶2.2下降到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