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泥制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0&rec=5&run=13

水泥电杆 青岛市水泥制品生产,最早为1924年,产品为手工制作的方型截面水泥
电杆,产量很少。
1965年4月,莱西县发电厂为充分利用锅炉排出的废气,开始试制水泥电杆,用钢筋
做出圆形骨架,将人工搅拌混凝土浇入自制模具内成型,再利用锅炉排出的废蒸汽进行
养护, 试制成第一根长12米的水泥电杆,当年共生产86根,翌年,又增加了8米和10米两
个规格的水泥电杆, 年产量超过1000根。生产水泥电杆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钢材、
沙子、石子。因钢材和水泥属国家计划供应产品,该厂经营形式为来料加工;沙子、石
子等原料由企业在当地采购。
1970年6月,莱西县发电厂电杆车间改建为莱西县电柱厂,1971年正式投产,有职工
36人, 至年底共生产10米、12米水泥电杆1174根, 完成工业产值11.12万元,实现利润
2.62万元。1975年, 新增直径0.2米、长8米和9米的水泥电杆模2台。1976年, 又自制
6.5米水泥电杆模2台, 同时增加了长6.5米、5.5米、3.5米三个规格的水泥电杆;水泥
电杆年产量达2016根。
1976年5月,平度县线路器材厂开始试生产水泥电杆,1978年投入批量生产,产电杆
1128根。1977年12月20日,青岛市电业局在崂山县仙家寨组建电线杆厂,生产不同直径
长6.5米、7米、8米、10米、12米五个规格的水泥电杆, 年产量为1000根。1977年,莱
西县电柱厂更名为莱西县水泥制品厂。1978年,该厂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改造,新增搅拌
机6台,10吨桥式吊车1台,5吨吊车1台,5吨单梁吊车2台,各工序初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结束了人工搅拌混凝土、手拉葫芦吊运电杆的历史。
70年代末,水泥电杆生产列入山东省、青岛市建材系统生产计划,原材料由山东省、
青岛市及各县建材部门供应,基本上满足了生产需要,同时各厂仍承担部分来料加工业
务。1980年,钢材和水泥全部列入国家计划供应,各厂取消来料加工业务。
1980年1月25日, 青岛市电业局水泥电线杆厂划归青岛市建材工业局管理,并正式
办理了移交手续,共移交12米、10米、7.5米的水泥电杆钢模13台(套),职工59人。2月
1日, 青岛市电业局水泥电线杆厂迁入青岛第四砖瓦厂, 定名为青岛水泥电线杆厂。
1983年12月27日,该厂与青岛第四砖瓦厂合并改名为青岛建材五厂。
1987年, 青岛市生产水泥电杆的县以上全民所有制企业有2个。其中,青岛建材五
厂生产水泥电杆11199根(7082吨);莱西县水泥制品厂生产水泥电杆7182根(4418.6吨)。
产品主要销往青岛市区和莱西、莱阳、招远、掖县、即墨、海阳、栖霞、牟平、乳山、
蓬莱、黄县等地。
水泥管 70年代初, 胶南县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各公社水利
队先后建起水泥预制厂, 生产用于水利设施的水渠管道、机井管道水泥管。1972年下
半年,莱西县电柱厂采用无缝钢管自行制作出1台直径0.2米的水泥压力管管模和1台木
制骨架的半机械成型机, 试制成功直径为0.2米的钢筋混凝土自应力水泥压力管,当年
生产水泥压力管210米。1975年,莱西县电柱厂又自制了直径0.1米和直径0.3米的水泥
压力管管模各2台, 年产直径0.1米、0.2米、0.3米的承插式自应力钢筋混凝土水泥压
力管1076米。1976年,即墨县水泥管厂建成投产。1977年,莱西县电柱厂更名为莱西县
水泥制品厂。各厂所生产的水泥管基本上在当地自售。
1978年,水泥压力管生产列入国家建材部计划,所需的水泥、钢材由国家建材部、
山东省建材局、青岛市和各县建材管理部门负责供应。各厂生产的水泥管除满足本地
需要外,开始销往惠民、烟台等地区。
1978年, 莱西县水泥制品厂自行制作直径0.4米的水泥压力管管模4台,直径0.3米
水泥压力管管模7台, 直径0.2米水泥压力管管模4台,新增直径0.4米和直径0.2米的骨
架成型机2台。1979年,该厂建成冷拔车间,为水泥管生产提供冷拔钢筋。
1980年, 钢材、水泥等原料供应全部列入国家计划。即墨县水泥制品厂因经营亏
损,产品滞销,被迫停产。莱西县水泥制品厂实施设备更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先后新增
直径0.5米水泥压力管模2台, 直径0.5米骨架成型机1台,增加了直径0.5米的水泥压力
管新品种,当年生产水泥管3128米。至1982年,该厂逐步淘汰自制的模县和骨架成型机,
共有水泥压力管专业设备34台,其它辅助设备10套,年产水泥压力管达41196米。其中,
直径0.2米的13824米,直径0.3米的17468米,直径0.4米的8632米,直径0.5米的1272米。
80年代, 莱西县水泥制品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改进水泥压力管生产工艺,将传统
生产水泥压力管的塌实度由4~6厘米降为3厘米以下, 以增强水泥压力管的工作压力,
解决了多年来承口立面露砂、合缝跑浆、渗水等问题。1982年10月, 该厂生产的“沽
水” 牌0.4×0.4×0.045米承插式钢筋混凝土压力管被山东省建材局评为优良产品;
1983年10月,在全国同行业质量检查评比中被国家建材局评为“质量优胜”第一名;同
年,又被山东省经济委员会评为优质产品。1982~1988年,该厂生产的自应力水泥压力
管连续7年获山东省行业评比第一名; 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3年、1984年
获全国同行业评比第一名;1984年10月被国家建材局评为优质产品。
水泥预制构件 1958年6月,青岛市建工局组织部分人员参加国家建工部举办的预
应力技术培训班。10月,开始筹建设计能力为年产2万立方米预制构件的青岛市建筑工
程公司预制加工厂。当时因做预应力筋的钢材十分紧缺, 该厂采用低碳冷拔钢丝做预
应力筋制成预应力芯棒, 生产出首批长5.97米、宽1.49米、厚0.24米的预应力芯棒大
型屋面板28立方米,满足了市第一、二、三、四钢厂大型厂房的急需。1959年,该厂新
建非预应力台座, 开始生产非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屋面板养护采用10台锅驼机并联供
汽。同时,采用低碳冷拔钢丝做预应力筋,试制生产出可替代模板的椭圆孔预应力芯板,
用于楼板和屋盖,平均每立方米混凝土板可节约钢材2公斤。制作非预应力空心板的芯
模用木材做成,在拆装循环使用中构件易塌孔,芯模不易拆装、易损坏、消耗木材量大、
周转期长。1961年,该厂试验用钢管做芯棒,成型后马上抽出,缩短生产周期,减轻工人
劳动强度, 节省木材用量,保证了预制构件质量的稳定。此工艺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
得到广泛应用,此后空心板的椭圆孔改成圆孔。1963年,该厂在生产非预应力圆孔板的
基础上开始研究、试制预应力圆孔板(预应力空心板) ,该圆孔板具有抗压、抗裂、抗
冲击、强度大等特点,翌年,该产品通过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所、青岛
建筑设计室、青岛市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的联合技术鉴定,填补了省内空白,并由青岛
建筑设计室编制了标准图集,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当年,共生产圆孔板5495立方米。
1965~1970年, 该厂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自行设计制造2吨、3吨、5吨门式
起重机, 解决了生产过程中装运的困难;为解决大型屋面板的钢筋网点焊难题,自行研
制出八头钢筋自点焊机,取代传统的单头点焊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提高了焊接质量; 自行设计制作出粗钢筋冷拉设备、拔孔机、钢筋多头弯曲机、粗钢
筋切断机和钢筋自动调直机等钢筋加工设备, 自行研制出张合台座、横梁、砂箱和张
锚夹具等生产设备。先后生产出先张粗钢筋预应力30吨、40吨吊车梁和15吨、20吨、
30吨后张自锚鱼腹式吊车梁; 采用长线台座法生产出0.24米(板高)粗钢筋先张法预应
力大型屋面板; 生产出不用屋架,直接做房屋盖用的大跨度预应力折板,最大跨度为15
米;生产出屋架与房屋板合为一体的预应力大斜槽板;为适应厂房或仓库的承重楼板需
要, 设计生产出预应力双T(TT)型板;自行设计生产出适应仓库和厂房的自防水预应力
斜槽瓦。1966年,青岛预制构件二厂成立,主要产品为水泥平板、过梁、空心板等小型
预制构件。1970年, 胶南县、平度县等建筑公司及所属公社的建筑队纷纷建厂开始生
产预制构件,产品主要有渡槽板、空心楼板、房梁、檩条等。
70年代初, 青岛建筑构件厂为适应建筑结构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自行设计生产出9
米跨F型预应力自防水大型屋面板和9米跨吊车梁等新产品。随后又对预应力空心板生
产工艺进行改造,设计生产出预应力空心板挤压机。该机自动完成灌浇、振捣、脱模、
成型等工序,每分钟生产空心板12~18米,所生产的预应力空心板具有尺寸准确、强度
高、生产周期短等特点。1975年,该厂自行设计建成年产3万立方米的阶式自动化混凝
土搅拌站。该站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 第三层贮料采用电子秤计量,操作台控制,第二
层通过3台1000公升强制式搅拌机对石子、砂子、水泥混和搅拌, 第一层出料后,构件
成型、脱模,每8分钟生产一页屋面板。自动化混凝土搅拌站的建成使用大大地提高了
生产效率, 至年底该厂共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14571立方米。1978年,为适应多层厂房
大荷载承重楼板需求,设计生产出500公斤/平方米、800公斤/平方米、1000公斤/平方
米、1500公斤/平方米的预应力大槽板,并由青岛建筑设计室编入《青岛市标准图集》,
填补了承重楼板的空白。70年代末,崂山县各公社、生产队陆续建起水泥制品厂,主要
生产空心板、单筋板、大型模板、平板、预制梁和铺路用的六角砖等, 生产基本以来
料加工以产定销为主。
1980年,青岛建筑构件厂设计生产出预应力屋面嵌板,填补了《国家标准图集》的
空白。平度县香店磷肥厂转产水泥制品, 主要产品有水泥花砖、花格、楼板等。1983
年, 莱西县水泥制品厂根据当地民用建筑的需要,在生产水泥压力管的基础上,采用长
线台座法开始生产预应力楼板、檩条等产品,年生产能力为1万立方米。青岛砖厂因产
品滞销, 投资80万元购置2台强制式搅拌罐、1台钢筋调直机、1台钢筋弯曲机、3台震
动机、2辆5吨叉车、1台钢模、1台钢筋对焊机、1台4吨锅炉,开始生产6米、4米、2米、
1.5米等规格的混凝土预制空心楼板,至年底共生产预制空心楼板2174立方米。1984年、
1985年分别生产预制空心楼板3928立方米和3280立方米。 1986年企业转产。1987年,
青岛市县以上水泥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共生产水泥预制构件683306立方米。
石棉水泥瓦 1967年, 青岛第二石棉制品厂在生产炉渣瓦的基础上,投资15万元,
开始筹建石棉水泥瓦生产线。1969年6月, 正式建成小波瓦抄取生产线,采用石棉和水
泥为基础原料,开始生产规格为1.8×0.72×0.06米、波距为0.0635米、波高0.016米,
重约13公斤的石棉水泥小波瓦及其配套使用的脊瓦, 该产品填补了山东省建材产品的
空白, 当年共生产石棉水泥小波瓦11.3万张。其后,因产品供不应求,每年生产量均以
近20%的速度递增。1979年,该厂对厂房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投资16万元,自行设计建成
第二条石棉水泥瓦生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120~150万张。所需的石棉主要来自辽宁、
青海、四川、新疆、安徽等地, 所需的水泥由山东省建委按计划拨给,由张店501厂供
货。1984年前, 石棉水泥瓦40万张由国家统一调配,其余由企业自销,主要销往青岛本
地及烟台、潍坊等地。1984年后,石棉水泥瓦产品全部实行自产自销,至1987年销售范
围达十多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 青岛市共生产水泥石棉瓦113.1万吨。1988年,
石棉水泥小波瓦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
石棉水泥管 1974年,青岛第二石棉制品厂为适应水利建设需要,自行设计建成国
内首条3米石棉水泥管生产线, 年设计生产能力达200~250标公里,生产工艺采用塑法
内真空工艺,主要设备有石棉搅拌机、碾压机、打浆机、水泵、网笼抄取机、卷管机、
脱芯机、切头机、预硬带、车床等。当年生产石棉水泥管7.2标公里。至1976年,该厂
相继开发出供农田喷灌用的中、低压和无压石棉水泥输水管, 用于打机井的石棉水泥
井壁管, 用于屋顶排水的石棉水泥落水管和落水斗等17个品种的新产品;翌年,均通过
国家建材总局的技术质量鉴定。1980年, 该厂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抄取新工艺,使产品
的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当年产量达47标公里。1982年该厂试制成功石棉水
泥电缆导管及其套管, 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重量轻、不透水、非磁性、强
度高、安装方便, 广泛用于电力和电信业的电缆保护,产品畅销,当年生产石棉水泥电
缆管593.2标公里。1986年,该产品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70年代和80年代初, 生产石棉水泥管的石棉主要来自辽宁、青海、四川、新疆、
安徽等地, 主要由国家按计划调拨,不足部分由企业自行议价采购;所需的水泥中,40%
按山东省建委调拨计划, 由张店501厂供应,其余60%需议价购买。80年代中期,所需的
石棉、水泥等均按市场价格自行购买,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南京、无锡、天津、郑州、
开封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