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安全生产 污染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0&rec=48&run=13

安全生产 1958年,青岛市地方建材公司在所属企业中建立健全了安全教育制度。
同时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 使企业职工,特别是采石工人伤亡率明显下降。1963年,
市建材工业公司建立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评比和每年冬季进行安全检查的制度, 各
建材厂建立每月两天的安全活动日制度。1964年, 为加强砖瓦生产厂采土中的安全生
产,制定出《砖瓦厂采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试行办法》。1965年,市建材工业公司为进
一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拟定出《安全生产流动红旗竞赛办法》,并在系统内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1966年,市建材工业公司举办
由生产组长、安全员、政治宣传员等参加的安全生产训练班; 并在青岛水泥厂举办安
全生产展览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建材工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文化大革命”后,安全生产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1977年,青岛市建材工业局设
置安全科。在全市建材工业500人以上的单位设置专职安全机构和人员, 500人以下的
单位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人员,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促进了企业
的安全生产。1979年全市建材企业的伤亡事故率比1978年下降6%; 1980年又比1979年
下降35%。1981年8月下旬,青岛市建材系统安全文明生产现场会在胶南县水泥厂召开,
会议肯定了胶南县水泥厂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并在全市建材企业中进行学习推广。
同年, 市建材工业局拟定全市建材工业安全文明生产“六五”规划和1982年劳动保护
技术措施计划, 开始有计划地组织了特殊工种工人、专(兼)职安全员、电工、电气焊
工、司炉工、锅炉压力容器焊工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在企业中对新入厂的工人进行安
全三级教育的同时, 开始实行安全教育卡片制度,把安全生产列入职工档案,作为对职
工全面考核的依据。1981年, 全市建材系统千人负伤率比1980年下降59.4%,创历史最
低水平。
1984年, 市建材工业公司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安全生产责
任制》,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
懈。青岛市贯彻山东省建材局《关于劳动定员、定额和劳保用品定额标准的通知》精
神,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制度化管理。1985年,对全行业职工进行了全员安全培训考核,
建立健全了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特殊工种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制度, 进一步提高了全
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使安全生产规范化、制度化。1987年1月1日至4月10日,在
全市建材系统内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以实现“四消灭、一降低”(消灭
死亡、消灭重伤、消灭重大设备事故、消灭重大火灾事故和降低千人负伤率)为目标,
全力搞好安全生产。
污染治理 1958年,青岛市地方建材公司制定《劳动保护跃进方案》,规定了伤亡
事故、 高温、中暑、煤气中毒、粉尘、出勤、卫生等管理方面的跃进目标。1963年,
市建筑材料公司开展防止矽尘危害活动, 开始全面粉尘治理工程。青岛石棉厂通过改
进罗拉梳棉机防尘装置;青岛水泥厂在生料系统安装了多管除尘器,在熟料系统和成球
盘安装了抽风筒;对青岛料石厂的风钻工段实行湿式作业,有效地改进了上述单位粉尘
污染严重工序(段、点) 的环境状况。1976年4月,市建材工业局组织测尘小组,对所属
的13个生产单位、84个扬尘点进行测量,并将国家有关标准下达到生产单位。1979年,
全市系统内建材企业中30%的扬尘点得到治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经改造,锅
炉消烟除尘率达到国家标准的占68%。1981年,青岛石棉制品厂对原工艺设备进行改造,
建成原料风选密封自动作业线,降低了粉尘浓度,同时减少了噪音污染。
1985年,市建材工业公司举办“工业污染源调查训练班”,对尘毒危害情况进行摸
底调查,测出数据,制订出污染治理方案。青岛石棉制品厂原棉处理和梳纺的粉尘治理
被列入重点整治目标。1985年12月,其原棉处理车间搬迁改造工程竣工,并正式验收投
产, 粉尘浓度基本达到国家标准。1986年6月,市建材工业公司在全市水泥生产企业开
始编制“七五”劳动保护、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内容包括: 产尘点个数、粉尘浓度、
接触粉尘人数、职业病情况, “七五”期间粉尘排放降低率、达标合格率和治理措施
等。1987年4月,市建材工业公司所属企业开始实施企业尘毒危害监测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