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 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0&rec=4&run=13

1918年, 德国人在青岛沧口建的水泥厂被日本人占有,更名为山东兴业株式会社,
后改为中日合办,更名为山东水泥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日元,机械设备为日本制造的
立窑,日产水泥300桶(每桶380磅,合172公斤)。1945年10月,山东水泥公司由南京国民
政府经济部鲁、豫、晋区特派员办公处作为敌伪财产接收。1947年5月22日,以招标方
式将山东水泥公司出售给郝日增私人经营, 标价5.25亿元。该水泥厂(公司)水泥生产
的原料石灰石主要来源于砟山、湖田等地,粘土来源于塔埠头、阴岛,煤炭主要从淄川
采购。水泥产品基本是自产自销,主要在青岛市及济南、大连、上海等地销售。其后,
因经营不善,停产关闭。
青岛解放后,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发展,水泥供需矛盾日趋突出。1958年,青岛市
建筑工程局在城阳火车站以东选址, 投资945万元建成青岛第一水泥厂,该厂拥有职工
288人, 主要设备有直径2×8米的普通立窑1座,水泥磨1台。至年底,共生产400号普通
水泥5620吨, 完成产值24.2万元,实现利润5.4万元。青岛市建工局还在沧口区楼山后
建立青岛第二水泥厂, 主要设备为小土窑1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200~300号矿渣硅
酸盐水泥8000吨。至年底,实现利润810元。同年,莱西县用土法烧制水泥,后因产品质
量低劣而停止生产;胶南县建起县、社水泥生产厂15个。其中,属全民所有制的2个,集
体所有制的13个。1959~1960年,胶南县各水泥厂共生产水泥900余吨。1961年后陆续
停产。
50年代, 生产水泥用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无烟煤、粘土、石膏、莹石、铁石、
矿渣。除煤炭由国家统一调拨外,其余均由企业自行采购。
1960年, 青岛第一水泥厂生产出400号硅酸盐水泥207吨, 500号硅酸盐水泥72吨;
300号矿渣水泥11537吨,400号矿渣水泥17823吨,实现产值54.5万元。青岛第二水泥厂
增建小土窑1座,生产规模扩大为年产水泥1.6万吨。当年生产300号硅酸盐水泥223吨,
400号硅酸盐水泥113吨,500号硅酸盐水泥11吨;300号矿渣水泥2600吨,400号矿渣水泥
6190吨; 石膏矿渣水泥2618吨。1961年,青岛第二水泥厂亏损67.3万元。1963年,山东
省建设厅认为青岛水泥生产不符合“三就”(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政策,
决定停止青岛水泥生产。后经青岛市要求同意撤销第一水泥厂, 恢复青岛第二水泥厂
的生产。青岛市将第一水泥厂的设备搬迁于青岛第二水泥厂, 并对第二水泥厂进行设
备改造, 使年生产能力扩至3.2万吨,主要设备有直径1.82×7.2米和直径1.62×7.2米
普通立窑2座, 直径1.83×6.1米水泥磨2台, 直径1.83×6.1米生料磨1台,烘干机1台,
0.92×0.4米破碎机1台。9月9日,青岛第二水泥厂正式恢复生产,10月更名为青岛水泥
厂,主要产品为300号矿渣硅酸盐水泥。
1964年, 青岛水泥厂为节约燃料,降低成本,试验成功燃料中掺加炉渣、烟道灰的
新工艺,打破烧熟料必须用优质煤的传统模式,成为全国水泥生产中资源综合利用的首
创, 每年炉渣、烟道灰利用量为3000吨,节约无烟煤15%~20%,节约标准煤1171吨。同
年, 在学习南海水泥厂差热煅烧基础上,采用立窑差热煅烧工艺,改善了窑内通风的均
匀性, 使水泥质量由300号提高到400号,每吨熟料标准煤耗由214公斤降至198公斤,熟
料标号达到硬练470~500号。在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能耗的同时, 企业狠抓基
础管理工作, 修订、健全企业管理制度34项753条。1964年,共生产水泥44243吨,产品
合格率达100%,实现利润39.95万元。
1964年,青岛市房产管理局预制构件厂土法上马,建起水泥生产车间。主要设备有
直径1.8×5米的土窑1座,直径1.5×4米的生料磨和水泥磨各1台。设计年产325号火山
灰质硅酸盐水泥1万吨。
1965~1966年, 青岛水泥厂的生产发展较快。1966年,每吨熟料标准煤耗降至106
公斤, 跃居全国先进水平。实际生产水泥6.4万吨,超出原设计生产能力1倍,实现利润
52.1万元, 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1969年,该厂针对水泥紧缺的情况,广大职工
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 自力更生将普通立窑改造成直径2.5×9米的液压
传动摆辊式机械化立窑。1970年,水泥产量达到85899吨。
根据国家大办“五小”企业的指示精神,各县、社办小水泥厂纷纷上马。1970年,
胶县石灰窑厂投资1.9万元, 成立水泥生产车间,将大炼钢铁时用的小炼铁炉改制成直
径1.4×6.5米的普通立窑, 自行设计制造生料磨机;加工熟料块时没有粉碎机,则用手
锤人工粉碎,用雷蒙机代替水泥磨机研磨;日产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2吨,当年生产水泥
575吨, 成为胶县第一个生产水泥的企业。胶南县砖瓦厂投资27万元,建成年产3000吨
的水泥生产车间,主要设备有立窑1座,球磨机3台,投产后当年生产325号矿渣硅酸盐水
泥3190吨。胶县麻湾窑厂将石灰车间改建水泥生产线,1971年10月建成并试生产,1972
年正式投产。主要设备有直径0.8×4.5米的立窑1座,直径0.9×3米、直径1×3.3米的
球磨机2台,至年底生产水泥3009吨。
1970年,莱西县建成水泥厂,有直径1×5.7米的简易水泥土窑1座,直径1×2.7米的
小球磨机1台,运输、上料、包装等工序完全靠手工操作,1971年上半年正式投入生产,
设计日产水泥9吨, 至年底共生产水泥492吨。平度县投资27万元于1970年建成平度县
水泥厂, 有职工101人,主要设备有直径1.5×6.5米的小土窑1座,直径1.2×4.5米的生
料磨和水泥磨各1台,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00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7000吨,1971年生
产水泥2373吨。崂山县水泥厂1970年10月破土动工, 投资额为100万元,主要设备有直
径1×5米的小土窑、烘干火坑等, 1972年正式投入生产,职工130人,当年生产325号矿
渣硅酸盐水泥1478吨。即墨县水泥厂于1970年建成,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25号普通硅
酸盐水泥1万吨,主要设备有直径2×8米的土窑1座,直径1×3.5米、直径1.2×4.5米的
磨机2台, 7月正式投产,当年生产325号火山灰硅酸盐水泥1514吨。崂山县城阳公社于
1970年建成城阳水泥厂, 有直径2×8米的土窑1座,直径1×3.5米、直径1.2×4.5米磨
机各2台, 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水泥1万吨,有职工280人,产品为325号火山灰质硅酸盐
水泥。
1971年,青岛水泥厂新增直径1.83×6.1米的球磨机1台,并在北京水泥设计院的帮
助支持下, 在水泥磨上安装了全国第一台直径1.5米的新型旋风式选粉机,使台时产量
由原来的6.6吨提高到9.2吨,磨机产量提高40%。胶县和平公社建成年产万吨的社办水
泥厂,至年底生产水泥263吨,产值1.1万元。1971年9月,胶县石灰窑厂改名为胶县水泥
厂,开始新建设计能力为年产2万吨的水泥生产线。1972年建成投产,主要设备有直径2
×8米的半机械化立窑1座,直径1.5×15米烘干机1台,直径1.2×4.5米生料磨机和水泥
磨机各1台,破石机1台,二级粉碎机1台,直径1.5×5.7米磨机1台,生料罐1个。1972年,
胶县沽河公社建成水泥厂。青岛水泥厂对立窑配煤流量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由人工流
量抽查控制改成电子皮带秤控制,提高了入窑生料的质量。1972年,莱西县水泥厂添置
直径1×3.7米球磨机1台,直径1.2×4.5米球磨机2台,直径2×8米简易机立窑1座,0.25
×0.4米鄂式破碎机2台,全年生产水泥2691吨。1973年,莱西县水泥厂利用莱西县电厂
煤渣代替粘土生产水泥获得成功,使每吨熟料耗用标准煤减少8公斤。胶县麻湾窑厂新
增直径1.75×2米的球磨机,更新2台直径1.2×4.5米的球磨机。1974年,胶县水泥厂共
生产225号、275号水泥12316吨, 突破万吨大关。青岛水泥厂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开
始生产500号水泥,至1975年水泥总产量达10.6万吨。
1975年, 莱西县马连庄公社开始筹建莱西县第二水泥厂。翌年投产,生产水泥591
吨。平度县水泥厂进行扩建改造工程, 改造后的主要设备有直径1.8×7米的生料球磨
机和水泥球磨机各1台, 直径2×8米的立窑1座,直径1.5×12米烘干机1台,0.4×0.6米
鄂式破碎机1台,双嘴包装机1台,年生产能力由0.7万吨提高到4.4万吨。胶南县砖瓦厂
的水泥车间独立, 定名为胶南县水泥厂。莱西县水泥厂由使用莱芜钢铁厂的炉渣改用
莱西南墅石墨矿电厂煤渣作混合材料, 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对设备进行改造,扩
大水泥生产能力,当年产水泥10005吨,实现利润4万元。1976年3月,崂山石灰厂建成年
产1.5万吨水泥的小土窑, 企业更名为崂山建筑材料厂,翌年正式投产,产品为325号矿
渣硅酸盐水泥。同年,胶南县王台农修厂、宝山石灰厂增加水泥生产,年产水泥1000吨,
宝山石灰厂水泥投产后更名为宝山水泥厂。 胶县麻湾窑厂将直径1.65×7米的普通立
窑改为直径2×7米的半机械化简易机立窑, 增添了罗茨鼓风机和0.4×0.6米鄂式破碎
机,使年产量由2万吨增加到4万吨。崂山水泥厂改造粉磨和包装系统,使年生产能力由
0.7万吨提高到2.2万吨。1977年1月, 胶县水泥厂更名为胶县水泥一厂,胶县麻湾窑厂
更名为胶县水泥二厂。同年,平度县水泥厂淘汰了喂料盘,采用较先进的机械皮带传输
喂料;并将水泥立窑改造为直径2.5×7.6米的摆辊式机立窑,新增水泥磨机1台。翌年,
开始生产400号以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出厂合格率达100%。
1978年, 青岛水泥厂与唐山水泥机械设计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用于输送熟料的惯
性振动输送机, 该机属70年代国际水平。该厂水泥出厂合格率和富裕标号合格率始终
保持在100%, 当年被建材部评为“全国小水泥质量信得过企业”。1979年“青岛”牌
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
同年, 胶县水泥一厂对立窑配煤系统进行改造,由人工控制改为自动喂料;由人工
搅拌改为土洋结合的库底机械配料,自制8台皮带秤、3个配电盘、1个生料自动下料控
制箱,提高了配料比例的合格率,同时减轻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胶县水泥二厂将直
径1.65×7米的普通立窑改造为直径2×8米的半机械化立窑;在生产矿渣水泥的基础上,
试制成功掺加沸石作生产水泥混合材料的新工艺。胶南县水泥厂开始粉尘治理, 自制
除尘设备36台, 铺设吸尘管道200米,采用脉冲式、旋风式、洗涤式等6种除尘技术,有
效地降低了粉尘浓度,减轻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产环境。崂山县流亭公社和红岛公社
水泥厂先后建立,胶县城关公社建起1.5万吨的社办水泥厂。莱西县水泥厂对设备进行
配套改造。至此, 青岛市共建成县属水泥厂8个,社属水泥厂9个,这些企业大部分设备
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标号低,经营出现亏损。
1979年,青岛水泥厂在机械化立窑上安装了20平方米卧式电收尘装置,克服了电收
尘不能在立窑上应用的技术难题,使粉尘浓度低于国家标准,将机立窑原笨重庞大的机
械和液压传动卸料改为轻巧的伽马射线控制卸料,取得重大的技术性突破,减少大量维
修时间和费用, 工艺可靠,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密封方法科学合理,并改善了工作
环境。胶南县水泥厂新建1座直径2.5×10米的摆辊式机械立窑; 在生料配煤中采用电
子自动计量数字显示仪装置,解决了计量不准、配料不稳和粉尘浓度大的问题,使产品
出厂合格率和富裕标号合格率均达到100%。
70年代末,国家主要根据各厂产量供应煤炭,供应量一般为耗用量的1/3,其余由各
厂自行采购。各厂所需原料,石灰石主要采自淄博、潍坊、昌乐、莱西等地,煤炭采自
山西, 石膏采自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和山东枣庄等地,粘土主要取之当地,莹石来
自胶南,铁石、铁粉采自博山,氟石多采自胶县和莱西县,矿渣除来自青岛钢铁企业外,
主要来自济南、益都、张店、莱芜等地钢铁厂。水泥产品的销售主要按国家计划由上
级调拨,企业超产部分按高于计划价由企业自销。
80年代,青岛市的水泥生产发展迅速,各生产企业纷纷挖潜改造,扩大生产能力,提
高产品质量,应用新技术,增加新品种。1980年,青岛水泥厂扩建直径2.2×13米的生料
磨系统,新建直径3.2×8米的机立窑1台,年设计生产能力达20万吨;该厂与中国科学院
水泥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离线同位素钙铁分析仪,应用到生料磨后,使生料分析准确、
及时,生料KH值的合格率由38.2%提高到53.2%,生料质量明显提高。青岛房产水泥厂将
土窑改造成往复式半机械化立窑,将生料磨改造成直径1.8×4米,年产量达到2万吨,同
时解决了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的问题。胶南县水泥厂在治理粉尘的基础上, 改造
烘干工艺,安装了旋风式水洗二级除尘装置。同年10月,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17个
国家35名专家组成的水泥技术考察团参观考察该厂水泥密封生产技术,给予较高评价。
至1984年该厂29个扬尘点中有23个点达到国家标准,每年可回收生、熟料1000吨,被国
家劳动总局评为“全国文明生产先进单位”。
1980年,平度县水泥厂研制开发出425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325号火山灰质硅
酸盐水泥被评为山东省建材系统优良产品。1981年, 青岛水泥厂将锤式破碎机改为链
条式破碎机,使入窑煤粒度小于3毫米的达85%以上,高于《小水泥质量管理规程》的要
求, “青岛”牌矿渣硅酸盐水泥因其色泽均匀、凝结快、早期强度高、抗寒耐腐蚀以
及质量稳定、可靠而获国家“银质奖”(立窑水泥业最高奖)。平度县水泥厂年产量达
7万吨, 企业开始扭亏为盈。莱西县水泥厂实际生产水泥27003吨, 超出设计生产能力
2003吨,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胶南县水泥厂开始开发生产425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
泥和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1981~1982年, 胶县水泥二厂将两台直径1.2×4.5米球磨机更新为直径1.5×5.7
米和直径1.83×6.4米的双室球磨机。1982年,城阳水泥厂投资500万元,开始扩建改造
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线,主要设备有盘塔式机立窑1座,直径1.83米的生料磨、水泥
球磨机各2台,立式破碎机1台,生产的产品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425号火山灰质硅
酸盐水泥。1982~1983年,胶县水泥一厂投资195万元进行工艺设备改造,新建直径2×
8米摆辊式机械化立窑1座, 新建和改建球磨机房2处、圆型水泥库11个,将球磨机由直
径1.5×5.7米更换为直径1.83×6.4米, 安装了大型包装机和其它配套设备,共完成土
建面积2850平方米, 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水泥4.4万吨。工艺设备改造后,产品质量大
幅度提高, 使325号水泥、富裕标号水泥出厂合格率全部达100%,1984年该厂共生产水
泥4.7万吨,完成产值239万元,实现利润38.1万元。
1982年, 莱西县水泥厂开始新建5万吨水泥生产线。 增加直径1.5×5.7米和直径
2.2×6.5米的球磨机各1台,增加直径1.83×7米的球磨机2台,新建直径2.5×10米简易
机立窑1座, 至1984年4月试投产时,形成年产8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同时,该厂采用当
地产的沸石全部替代混合材料,使原料成本降低7.81元/吨,煤炭用量也有所减少,当年
实现利润29万元。崂山县水泥厂再次对立窑系统进行改造,使年生产能力由2.2万提高
到4.4万吨。胶南县水泥厂水泥包装实现机械化, 采用脉冲布袋收尘。其325号火山灰
质硅酸盐水泥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3年, 青岛水泥厂采用复合矿化剂煅烧新技
术, 熟料标号提高5~10MPa,达到55MPa,熟料中fcao下降1%~2%,每吨熟料耗标准煤平
均降低10~20公斤,该厂与国家建材局建材研究院共同合作,试验成功生料“预加水成
球”新技术, 该技术经南京水泥设计院改进,获国家建材局科技成果四等奖,其主机设
备获国家发明专利, 并在全国逐步推广应用。胶县水泥二厂对立窑的喂料系统进行改
造,安装了PM—1型生料配煤电子控制台及其系统装置,稳定了生料流量,提高了入窑生
料的均匀度。平度县水泥厂生料配料采用微机化管理, 提高了配料水平及水泥质量。
1984年,青岛水泥厂为解决扩建后设备不平衡和部分主机设备不适应生产的状况,更新
直径3×11米的水泥磨1台; 对矿渣烘干车间进行改造,增设10平方米卧式电收尘设备,
改善了烘干工序的作业环境,实现了文明生产。青岛房产水泥厂为扩大生产能力,更新
1台直径1.83×6.4米的水泥磨。胶县水泥一厂在完成4.4万吨水泥生产线改造后,不断
提高工艺水平, 开始生产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至年底生产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11900吨。1985年,该厂为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在生料配料系统和水泥包装处,分别安
装36袋和72袋脉冲除尘器各1台,除尘率分别达到90%和94%;在配料系统安装了1台自制
54袋简易布袋除尘器, 降尘率达98%;针对立窑卸料和石灰石破碎工序粉尘浓度大的状
况,安装了2台高压静电除尘器,降尘率达92%以上;烘干机采用旋风收尘加滤化的方法,
降尘率达95%;立窑则采用喷雾降尘新工艺,使立窑烟尘浓度由1078.9毫克/立方米降为
78毫克/立方米,降尘率达93.7%,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985年,胶南县水泥厂与临朐县电子仪器厂搞技术合作,投资10万元对生料配料系
统进行改造,配料控制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同年9月,该厂第二条水泥生产线破土动工。
同年,平度县水泥厂实施立窑配套技术改造工程,新增水泥磨和生料球磨机各1台,原料
破碎工序采用先进的2PF—1010双转子反击式破碎机, 包装工序将双嘴包装机改为4嘴
包装机。10月, 该厂技术改造工程结束,新增水泥生产能力8万吨,主要设备有直径2.2
×6.5米生料磨2台,直径1.8×7米水泥磨3台,直径2.6×10米和直径2.6×9米机立窑各
1台, 直径2.2×12米烘干机1台,形成年产15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1985年8月,胶县水
泥二厂动工兴建直径2.5×10米的机立窑。同年, 青岛崂山建筑材料厂投资500万元兴
建年产4.4万吨盘塔式立窑水泥生产线。莱西县水泥厂对5万吨水泥生产系统进行磨机
配套,形成8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加上原有的2.5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当年
实际生产水泥70426吨,产值达340万元,实现利润79万元。
1986年,青岛房产水泥厂将旧生产线拆除,新建直径2.2×8.5米盘塔式立窑1座,直
径1.83×6.4米水泥磨和生料磨各1台,形成年产325号、425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4.4
万吨的生产能力。崂山县水泥厂进行第三次技术改造, 改造项目为破碎、生料、配料
及配电系统,改造后的主要设备有工业微机1台,直径2.8×10.5米盘塔式机立窑1台,离
心式选粉机1台,生料磨1台,直径1.83×6.12米和直径1.83×6.4米水泥磨2台,包装机1
台,烘干机2台,2PF—1010双转子反击式破碎机1台,年生产能力由4.4万吨提高到8.8万
吨。1986年6月即墨县水泥厂开始实施第三次扩建工程。莱西县水泥厂投资6万元建成
一套生料配料微机控制系统,使生料配料均化程度明显提高,其中出磨生料碳酸钙合格
率达到60%以上。该厂采用当地丰富的毛土——页岩替代煤渣和粘土,弥补了石灰石品
位低的缺陷,同时使资源利用更合理,节约了大量耕地。翌年,该厂共生产水泥98084吨,
完成产值436万元, 实现利润105万元。1986年,胶县水泥一厂依靠技术进步,挖掘节能
潜力, 新装2台进相机、4块电容盘, 生产中采用复合矿化剂,每年可节电47万度,节煤
600吨, 立窑则采用预加水成球工艺,提高水泥产量10%。当年,被评为青岛市一级节能
企业。
1987年,平度县水泥厂进一步完善生产配套设施,形成年产20万吨火山灰质硅酸盐
水泥的生产能力。 其生产的325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连续10年出厂合格率和富裕标
号合格率均保持100%,被评为青岛市优质产品。同年7月,该厂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研制开发出用于抢修军事工程、 快速施工工程、 地下工程、隧道工程和高层建筑的
425号R型普通硅酸盐水泥, 该产品具有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抗冻耐磨等优良性
能,后被应用于引黄济青重点工程,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定。1989年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奖,
1990年获国家建材局优质产品奖。
1987年胶县撤县建市后,胶县水泥一厂更名为胶州市第一水泥厂。该厂投资800万
元对年产8.8万吨水泥生产线进行扩建改造,在生料库底配料、立窑成球等重点部位采
用微机控制,立窑成球采用预加水成球法,水泥库底配料应用电子悬臂秤控制。1987年
12月24日正式投产,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目标,形成15万吨的年生
产能力。1987年,青岛水泥厂的主机设备有直径3.2×8米液压摆辊式机立窑1台、直径
2.8×10米的盘塔式机立窑1台、直径3米成球盘2台、直径1.25×1.25米双转子破碎机
1台、直径3×11米水泥磨1台、直径2.2×13米生料磨1台、直径2.4×18米粘土烘干机
1台、直径2.2×14米矿渣烘干机1台、直径3米和直径2.8米旋风式选粉机各1台、双嘴
包装机1台, 防尘设备有机立窑用WB20平方米卧式电收尘器1台、WB10平方米粘土烘干
电收尘器1台、 WB10平方米矿渣烘干电收尘器1台、包装机用60袋负压电收尘器1台、
皮带机用72袋脉冲收尘器1台、 生料磨高压静电收尘器1台、大破碎高压静电收尘器1
台。该厂生产的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被评为青岛市质量信得过产品,并再次通过国家
银质奖的复查。同年6月,胶州市第一水泥厂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工厂”。9月,胶南
县水泥厂第二条水泥生产线竣工投产,总投资达1160万元,年生产水泥能力达到17万吨。
同年,青岛崂山建筑材料厂新建水泥生产线投产,至年底共生产325号、425号矿渣硅酸
盐水泥3万吨。12月, 即墨县水泥厂三期扩建工程竣工,扩建后主机设备有0.6×0.9米
鄂式破碎机1台、直径1.25×1米反击式破碎机1台、直径2.2×6.5米球磨机4台、直径
2.8×10米的盘塔式机立窑2台,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
80年代, 各水泥厂所需煤炭主要根据上级调拨水泥的多少,给予相应的指标,不足
部分由企业自购。水泥产品主要销往青岛市区及周边各县, 1985年后开始销往广东、
深圳、厦门等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