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筑陶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0&rec=25&run=13

饰面砖 1982年,胶县瓦厂在青岛建筑设计院的帮助下投资20万元,开始研制无釉
和有釉饰面砖,主要设备有马蹄窑、小型压力机和小型球磨机。同年,该厂更名为胶县
麻湾窑厂。1984年12月,胶县麻湾窑厂经过反复初试和中试,终于试制成功无釉彩色饰
面砖, 填补了青岛市建筑陶瓷产品的空白;经市建筑材料研究所鉴定,产品各项指标均
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 主要产品有10.8×10.8厘米、7.5×15厘米外墙砖,15.2×15.2
厘米的彩色地砖。1985年, 产品投入批量生产,该厂更名为胶县建筑材料厂。同年,投
资15万元建起双层辊道窑1座。1986年, 投资新建了饰面砖生产厂,占地面积14024.38
平方米,主要设备有60吨的双盘摩擦压力机4台,辊道窑1座,年产能力达8万平方米。
饰面砖所需的原料有红粘土、长石、黄土、瓷石、白粘土、滑石、釉料等。其中,
红粘土主要采购于胶县后屯乡, 年需求量约5万吨;长石主要购于沂水县,年需求量约5
万吨;黄土、瓷石、白粘土均采购于胶县洋河,年需求量分别为3万、5万、5万吨;滑石
购于平度县, 年需求量约4万吨;釉料购于淄博,年需求量约6万吨。产品主要在山东境
内的烟台、威海、荣成、即墨、平度、日照等地销售。部分产品远销辽宁、河北、黑
龙江、吉林、陕西等地,并出口东南亚。
1987年,该厂共生产饰面砖6.9万平方米。新建辊道窑1座,年生产能力进一步增至
16万平方米。
卫生陶瓷 1961年,青岛市四方区公社工业局投资建起四方区公社工业局陶瓷厂,
组织街道劳动力生产水缸、坛子、套盆等日用陶瓷制品。1963年, 该厂因产品质量等
问题停产。其后, 该厂转为青岛陶瓷生产合作社, 借贷部分资金, 并由职工个人入股
2075元, 开始生产陶瓷管。1965年,青岛陶瓷生产合作社划归青岛市建材工业公司,当
年共生产陶瓷管1800吨,产品畅销,供不应求。其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有大同土、粘土、
焦宝石、石英等,大同土采购自山西省大同市,粘土、焦宝石、石英等主要从潍坊市购
买。
1966年,青岛陶瓷生产合作社更名为青岛陶瓷厂。1970年,该厂增加用于电子工业
的七五瓷、高频瓷等产品的生产。1974年, 开始试生产陶瓷蹲便器,当年生产190件。
翌年,新增返水弯等配套产品,蹲便器的年生产能力达4000件,当年生产1240套(含返水
弯, 下同),产品合格率为75%。1976年,增至2084套,产品合格率降至57%。卫生陶瓷蹲
便器的销售形式主要是自销, 主要销往青岛市内的建筑公司及自建房的企事业单位。
少量产品由青岛市物资局建材公司代销。1978年, 山东省内各地纷纷建厂生产陶瓷蹲
便器, 导致产品竞争加剧,再加上该厂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上半年共生产卫生陶瓷3858
件, 只销售出455件,库存积压3403件,产品销售率只有11.79%。为此,青岛市建材工业
局决定暂停卫生陶瓷的生产,集中力量生产陶瓷管。其后,再未生产卫生陶瓷。1985年,
青岛建材一厂从日本引进的丙稀酸建筑涂料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