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rec=21&run=13

1978年春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促进了生
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青岛市委贯彻全会的路线、方针、
政策,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开创了全市工作的新局面。经济建设进一步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
高”的方针,认真着手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基本建设战线
过长、重工业比重过大等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迅速被控制、调整。在青岛郊区,以家
庭联产承包为主的新的生产责任制逐渐推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政
治上, 平反冤案错案,先后为3.3万人落实了政策,恢复和健全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集中进行了整党和组织建设工
作。
1979年7月28日, 到青岛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在省、市委书记会上
作重要讲话,推动了全市进一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及思想解放。1980年
7月20日, 市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决定撤销青岛市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了青岛市人民
政府和青岛市人大常委会。
1981年,国务院确定青岛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要求将青岛建设成为轻纺工
业基地、对外贸易基地和旅游疗养胜地。青岛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日本下关
市首先与青岛结为友好城市。其后,美国长滩市、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市也同青岛建立
了友好关系。 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决定将平度县、莱西县两县划入青岛市,
青岛市管县体制得到巩固和加强, 城市腹地进一步扩大,成为拥有6区6县共600多万
人口的经济中心城市,青岛市所辖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
1984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青岛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青岛的环境保护、
风景区的保护和管理、生活居住区的配套建设、缓和供水矛盾、填海造地、港口铁路
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明确指示,城市性质确定为轻纺工业、
外贸港口、 海洋科研和风景旅游城市。同年5月,青岛市被确定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
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 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7月,中央
决定由国家投资建设“引黄济青”工程,解决青岛长期缺乏淡水资源的问题。黄岛经
济技术开发区和石老人旅游开发区开始规划开发。国内外经济联系也得到加强,国外
企业开始在青岛设立办事机构,经贸活动日渐活跃。青岛市政府致函各省市自治区和
国务院各部门,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欢迎各方面与青岛进行经济技术协
作,敞开了青岛的大门。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青岛为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
权。1984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141.7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13.9亿元,提前一年超
额完成“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198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
到110亿元,成为全国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的15个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1986年10月15日,青岛市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施单列,被赋予相当于省
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青岛市先后被国家确定为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劳动人事工
资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法制建设试点城市。 1986年,青岛市实现社会总产值195
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工业生产增长幅度在全国计划单列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中
处于前列。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乡镇企业逐渐成为青岛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青岛
港八号码头配套工程——杭州路立交桥建成,青岛老市区至黄岛轮渡开通,“引黄济
青”工程全面动工。
青岛市自1987年起开始财政计划单列,青岛港等部分中央和山东省属企业下放给
青岛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开始逐步落实。198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
会总产值,均提前三年翻了一番,实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现代化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
标,完成了青岛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第一步任务。改革开放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迅
速发展,城乡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1987年2月,国务院批准胶县撤县设胶州市,
成为青岛市管辖的第一个县级市。
1988年,经济领域需求过旺,社会总需求增长超过总供给的问题比较突出,青岛
市及时纠正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等流通领域存在的某些混乱现象。是年,
青岛工业产品优质率开始上升, 琴岛—利勃海尔牌四星级212升双门电冰箱荣获国家
金质奖;中华牌尼龙输送带、美好牌5070提花毛巾被和青岛牌47厘米彩色电视机获国
家银质奖。农业虽遭受自然灾害,但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奋力抗旱救灾,粮食生产仍夺
得高产。是年在青岛举行“沿黄河经济协作带”第一次会议,青海、甘肃、宁夏、陕
西、山西、河南以及山东等省(自治区)确定青岛作为沿黄七省(自治区)发展对外
贸易和经济的“桥梁”和“窗口”。
1989年开始,青岛市开展评比“青岛金花”活动,鼓励表彰工业企业创优质产品,
“名牌” 战略稳步实施。是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0亿元,比上年增长9.4%;社
会总产值399亿元, 比上年增长12.8%。居民最为关心的“菜篮子工程”取得重大进
展,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竣工或基本完成。“引黄济青”工程完成通水,黄
岛电厂二期工程3号机组并网发电, 青岛市用水用电紧张状况有所缓解。12月26日,
青岛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奠基。1989年青岛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补充、调整和完善。
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顺利发展。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71亿元,
国民收入144亿元,社会总产值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农业突破了持续多年的
徘徊局面,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胶南、即墨、平度、胶州、莱西都荣获1990
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畜牧业、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工业生产稳定发展。
1990年有7种产品荣获国家金质奖, 7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175种产品被评为市优产
品。其中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青岛牌电视机、双星牌胶鞋等产品受到消费者普遍
欢迎。全市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990年山东路立交桥竣工通车;黄岛电厂二期工
程4号机组并网发电;第二啤酒有限公司等工程也接近尾声。全市供水、供电、供气、
公共交通、城市绿化均取得显著成绩。12月22日,青岛市被全国爱卫会评为卫生城市。
12月18日,国务院批复胶南县、莱西县两县撤县建市,至此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两级
市城市群。1990年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931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103项,获国家
发明奖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获全国、山东省科技进步奖39项。青岛市第三次
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1990年,烟青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山东省最大的公路立交
桥——流亭立交桥完成了主体工程并实现了试通车;济青高速公路已开始筹备开工;
胶济铁路复线工程初步贯通。
“七五”期间,青岛市各行各业都圆满完成了规定的各项指标和计划任务。1990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57.2亿元, 经过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出现了一批新兴行业
和名优产品,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1990年粮食总
产量达到299.82万吨。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高档次和大规模的现代化商厦、宾馆、银
行、办公楼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日
益繁荣。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果,外资利用、外贸出口等均有了突破性进展,1990年
全市共有三资企业174家, 自营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4.16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
显著提高,1990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 6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2元;城
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6.6平方米,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9.6平方米;全市消费品零
售额达65.8亿元。全市群众持续开展“创文明单位,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活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优异成绩,为实现20世纪最后10年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