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丝 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9&rec=96&run=13

青岛近代丝绸工业始于1902年,由德国的十六名绅商和绢物商在沧口设立德华蒸
汽缫丝厂,采用辽东出产的野生蚕茧缫制柞蚕丝、黄丝、白丝,销往欧洲市场。1908
年,德华缫丝厂歇业,后曾聘用6名华商经营。1913年8月德华缫丝厂作价30万元售于
周学熙开办的华新实业公司。除了德华缫丝厂外,在这一时期还有华商1905年创办的
青岛沧口缫丝局。
1917年,上海日华蚕丝株式会社投资60万元在青岛设立铃木丝厂分厂。1923年,
日华蚕丝株式会社在山东张店设立了代办处“出张所”,建立了青岛铃木丝厂张店分
厂, 专营缫丝。同一时期,日商钟渊纱厂附设缫丝房,于1923年4月建成,并设立了
一处蚕丝研究所。
1935年,日华蚕丝株式会社将铃木丝厂的缫丝设备转移至周村、张店两地,买进
印染设备,把原来的制丝工场改造成染色加工布工场,易名为瑞丰染厂。1938年,日
华蚕丝株式会社改组为日华兴业株式会社, 瑞丰染厂改由日华兴业株式会社管辖。
1940年, 日华兴业株式会社在瑞丰染厂西南空地投资500万元,后至1500万元,另建
绢纺工场。1941年初新厂建成后,改名为纺织工厂,其设备由青岛五福织布厂调入和
由上海购进。
除上述日商在青岛设厂外, 还有5个经营绢、绫的小型日商厂家和16个经营人绢
丝织的小型中国厂家,这些日商、华人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约生产。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日华兴业株式会社停工待命,1946年6月中国蚕丝公司由
上海派11名接收大员来青岛接收日商绢纺工厂,改名为“青岛第三实验绸厂”。是年
9月开工,1948年10月工厂停工,厂方解雇工人和职员,厂内大多设备也遭到了破坏。
青岛解放后,第三实验绸厂收归国有,先后更名为“山东丝织厂”、“山东第一
丝织厂”;1953年定名为“国营青岛丝织厂”。
1976年12月,青岛第二丝织厂建立,1980年,青岛丝线厂建成,至1988年,青岛
有丝织企业3个, 拥有丝织机470台,年生产能力——丝织品700万米,印染能力1600
~1800万米, 年创利税653.8元。青岛是山东省丝绸出口的重要生产地区,年出口量
占山东省出口总量的30%以上,年创汇近9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