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 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9&rec=80&run=13

原料 青岛麻纺织工业主要原料为黄、洋麻。建国初期,青岛麻纺织用麻由华东
区麻袋用麻联购委员会山东办事处统一分配供应。1953年第四季度开始,麻袋用麻改
由供销社下属的棉麻供应站供应。1958年起,为了减少中转环节,又改为由纺织工业
部与全国供销总社联合下达调拨计划,由各麻纺织厂到原麻产地与供销社衔接对口验
收调运。
1980年,原麻由原属部管二类物资降为三类物资,由麻纺织厂到产地自行洽购。
青岛麻袋用麻除部分使用国产麻以外,自1955年开始至1972年间,曾大量 (50%)
使用进口巴基斯坦麻。之后,因原麻资源不足,经国家计委批准,在沿海城市麻纺织
厂投资建设20条丙烯烃编织袋生产线(包括青岛麻纺织厂),以缓解原料短缺的矛盾。
1972年末,青岛麻纺织厂形成了黄麻和化纤两个系列的包装用袋的生产规模。
厂房 建国初期建立的青岛远东麻纺织厂,初期租用屠宰场(台西观城路65号)场
地9547平方米,将原有仓库改造为厂房和办公室,因陋就简,组织生产。北洋、乐农
两厂均系利用旧厂房、仓库充作厂房。1952年,远东、北洋、乐农三家麻纺企业合并
为青岛实业麻纺织厂后,迁至原青岛实业烟厂旧址(大港二路6号) 修整扩建。厂址占
地13393平方米, 厂房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549平方米。1955~1970年,先后
共投资44.6万元修建了前纺、后纺、织布和机修车间,以及库房、锅炉房、化验室等,
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1973年在青岛第二棉纺织厂西海沿空地平整了12136平方米的原
麻货场。同年,为了新上化纤编织袋生产的需要,国家拨款38万元,扩建该厂化纤车
间,到1976年11月,建成一幢三层大楼,建筑面积2784平方米,造价62.9万元,使化
纤生产条件日臻完善。
1981年,该厂又接建化纤厂房925平方米,1983年、1984年,先后营建厂房833平
方米、库房1190平方米。1985年,为了改善生产条件,防止环境污染,向崂山县中韩
镇租地4万平方米(内有旧厂房1950平方米) ,将软麻和一道梳麻工段迁去。1986年又
在厂本部修建了化纤长丝车间365.5平方米。 到1988年底,青岛麻纺织厂分散四处,
总计占地面积70753.89平方米,厂房总建筑面积12986.55平方米。
设备 建国初期,青岛三个小麻纺厂设备参差不齐。远东麻纺厂由大连购进麻纺
锭1038枚,麻织机41台;“北洋”则由天津购进麻纺锭256枚,麻织机6台;“乐农”基
本是土法生产。 3个厂合并后,直到70年代初,仍使用原有设备。1971年,青岛麻纺
织厂麻纺锭增至1362枚,麻织机55台。1973年,该厂通过设备更新,旧机全部淘汰,
更新为国家定型设备。 1984年,全厂麻纺锭增至1880枚,麻织机102台。化纤编织袋
投产后,逐步压缩黄麻生产,到1988年底,麻纺锭减至1680枚,麻织机90台。
劳动力 1952年, 青岛麻纺织业只有实业麻纺织厂一家,有职工373人,到1978
年末,增至1060人。从1985年开始,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合同制工人逐年增加,
截至1988年末,青岛麻纺织厂有职工1688人,其中工人1301人、工程技术人员16人、
管理人员126人、服务人员137人、其他人员108人。
产品 青岛麻纺织业的主要产品是麻袋、麻布、麻线和化纤丝、化纤布、集装袋。
1952年生产麻袋133万条,1957年为231.7万条,1962年因原料短缺降至1.48万条,
1965年回升到290万条。“文化大革命”期间,年产量在300万条左右,1974年曾下降
到136万条。1978年达到320万条,1979年猛增至695万条。
1988年产麻袋600万条、麻布22万米、麻线1041吨; 年产化纤丝871吨、化纤布60
万米、吨量级集装袋19万条。
青岛麻纺织厂生产的“金锚” 牌100×60麻袋在连获省优、部优的基础上,1983
年8月又获国家银质奖。该厂生产的2.4支麻线,1985年获得“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