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 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9&rec=78&run=13

销售
内销 70年代青岛毛纺织品主要以内贸(纺织品站)收(选)购和直接与商业挂钩的
方式进行销售。80年代开始,在国家经济计划体制改革的总形势下,商业部门转变经
营机制,对毛纺织品开始小量选购。1982年起全部由生产企业自销,产品销售在企业
已成为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各毛纺织企业除联系各地纺织品公司、百货公司、商场
批发外,并成立产品展销部或劳动服务公司等,开展批零业务。为提高产品知名度,
扩大销售,开展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同时派出人员赴山东省内外各地上门推销,不
失时机地参加全国性、地区性、行业性产品展销会、订货会,或与商业百货部门办联
合展销,委托大商场开设专售柜台。1988年青岛毛纺织厂、青岛第二毛纺织厂与市内
6家针织、 印染厂等组成青岛市针纺名优产品企业联合会,一致对外开展产品联销业
务。
1988年,青岛毛纺织产品的自销面遍及山东省,并已辐射到西北各省的部分地区;
青岛毛纺织厂在北京、西安、大庆、牡丹江等10余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点; 青岛第
二毛纺织厂建立销售网点265个;簇绒毛毯厂已有37家客户分布在山东省内及沈阳、天
津、 西安、银川等地。产品销售额逐年增加,1976年为300万元,1980年起每年1000
万元以上。 1986年售出精纺呢绒200万米、粗纺呢绒30万米、各种毛毯60万条、毛线
1000余吨,销售收入达7763万元。1988年售出提花毛毯25.7万条、簇绒毛毯33万条、
粗纺呢绒27万米、精纺呢绒340万米,实现销售收入12607万元。
外销 1973年青岛毛纺织厂由天津口岸出口人造毛毯1800条,实现了青岛毛纺产
品出口零的突破。1975年起,由山东省外贸(纺织品)公司组织出口。1979年出口人造
毛毯5.65万条、 腈纶毛毯2.22万条。此后逐年增加,至1982年出口量达11.45万条,
出口交货值达247万元, 创外销以来最高水平。1983年以后,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变
化, 毛毯出口逐年减少。1973~1987年,累计出口毛毯75.38万条,主要销往泰国及
香港等地。
80年代初期,精纺毛织品、毛纱等亦开始少量出口,1982年与1983年分别出口精
纺呢绒1.8万米和1.23万米,1985年出口腈纶毛纱18吨。
效益 青岛市毛纺织行业初期生产水平较低,但增长较快。1976年固定资产原值
为239万元,总产值为294万元,利税总额为66.9万元。
1976~1980年, 5年间固定资产原值增长1倍,产值、利税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
和14.8%。 至1981年,固定资产原值达495万元,产值达1448万元,利润114万元,但
产值利润、人均利润仍低于纺织系统平均水平。
1986年, 纺织系统内国营毛纺织企业增至3家,固定资产原值增长到6037万元,
总产值达到7478万元,利税总额1927万元,其中利润为730万元。
1988年,面临毛纺织品销售市场继续疲软的严峻形势,青岛各毛纺织企业通过逐
步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在不增加固定资产和人员较上年减少的情况下,生产仍
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541万元,比上年增长9%; 创利税总额2114万元,比
上年增长15.7%。 利润因受企业税后费用增大和税利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只完成
3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