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效 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9&rec=72&run=13

建国前, 青岛面巾的价格每条一般在0.35元左右,利润率近30%。1936年青岛毛
巾业总产值为3.5万元,利润为1万余元。线毯属粗纺织物,成本大,利润低,建国前
利润率一般不足20%。1937年,青岛线毯总产值5万余元,利润近万元。早期的花边业
由于工资低、 费用少、销路好,1925~1935年,利润约在50%以上,如压扣花边每把
售价2.40元,成本仅1.00元。1945年日本投降后,青岛毛巾业一度复苏,年总产值一
般在11万元左右,利润3万余元,利润率仍维持在30%左右。
建国后,复制业在国家“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指导下,再加上统购包销、
加工订货等政策的实施,经济效益基本上呈逐步增长态势。
1959年,青岛毛巾厂、台布厂、轴线厂、协成花边厂等4家年产值达640万元,利
润达75万元。1960年,除花边厂利润上升较大外,其余各企业均下降,1961年最低,
1963年开始回升。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复制业产值、利润逐年下降,1974年降到历史最低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原料涨价,市场竞争激烈,青岛复制业呈不规则
的增长态势。 1988年, 青岛6个复制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110万元, 利税总额为
1774.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32.6%。但各企业之间很不平衡,年人均利税,
青岛制线厂最高,达4689元,而花边厂仅为4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