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厂 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9&rec=6&run=13

1913年8月,周学熙出资购买德华缫丝厂,并改建为棉纺织厂,定名“青岛华新纱
厂”。1916年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在青岛投资建厂,此后,日本大康、钟渊、宝来、
隆兴、富士纱厂相继在青建厂。至1921年10月,日商在青设立的六大纱厂,加上青岛
华新纱厂, 共占地243.8万平方米。1934~1936年,上海、丰田、同兴纱厂先后建成
投产。1936年,日商的九大纱厂和华新纱厂共占地39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85万
平方米。各纱厂厂房多是砖木结构,锯齿形北向采光式厂房,仓库为砖木结构、山形
顶平房。内外棉、钟渊、富士、宝来等纱厂所建的宿舍,系砖木结构的平房或楼房,
以楼房居多。
1937年12月国民党军政当局撤离前,将日商的九大纱厂厂房全部炸毁,华新纱厂
将厂房寄于美国商人保护下免遭破坏。 1938年1月,日商卷土重来,复建厂房。复建
后的各纱厂, 占地面积为34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包括宿舍等非生产性设施) 共
50.9万平方米。复建后的厂房布局更为合理,生产主厂房为锯齿形砖砌钢筋混凝土和
砖木结构;丰田纱厂的细纱车间和同兴纱厂厂房为罗曼式构造,上空显得宽畅、明亮,
不易积集花毛、尘土; 厂房屋顶覆盖波浪式石棉瓦。除隆兴纱厂为南向采光外,其余
各纱厂均为北向采光,回转窗通风,地板系混凝土打基,上铺樱花木地板。各厂配有
冷暖房装置,织布车间配有喷雾装置,清花有尘塔、地室(隆兴、上海纱厂不用尘塔,
设有集尘网) 。原棉、成品和配件等仓库,系砖木人字形屋架平房结构,高大宽敞,
有铁路专线直通仓库站台(丰田、同兴除外) ,仓储量可达6个月。厂房内装有自喷淋
灭火水龙头,火警自动报警器和防火门。一般仓库均远离生产车间,装有空气式自喷
水龙头,以防冰冻,门楣装有自动防盗警铃。各厂房、仓库水电设施完备,消防、空
调及其他非生活用水由自掘水井和水塔供给。大康、内外棉、上海、钟渊等纱厂建有
小型发电厂。
青岛解放后,各棉纺织厂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一面大力挖掘老厂的生产潜力,
一面为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对厂房设施进行再建、维修改造。鉴于当时
生产主厂房情况尚好,各厂对其主要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并复建了部分“七·七”事
变后被炸毁未及复建的辅助性生产厂房。同时,各厂还投资新建和改建了宿舍、食堂
以及托幼、医疗、文娱、空调等设施。
60年代,各棉纺织厂基本设施建设处于低潮,主要对个别技改配套设施和职工宿
舍等进行改建。
进入70年代,各厂厂房渐显陈旧,木质结构厂房出现腐烂,国棉四厂织布厂房已
发现被白蚁严重蛀蚀。1973年各厂开始大规模新建、翻建、扩建厂房。但因“文化大
革命”的干扰,各厂资金难以保证,建设速度迟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棉纺织业的基本建设迅速发展。1980~1985年,
青岛棉纺织业用于扩建厂房及更新设备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000万元,其中较大的厂房
建设项目有:第一棉纺织厂改造精梳烧毛车间;第三棉纺织厂扩建3760平方米的气流纺
纱厂房;第四棉纺织厂棉纺改中长纤维基建工程;第六棉纺织厂扩建8677平方米的国产
第二代纺纱设备的万锭中试车间;第二棉纺织厂新建4660平方米带芯帆布厂房;第七棉
纺织厂由棉纺织改为毛纺织,改建厂房1.26万平方米等。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
建设投资又有大幅度增加, 仅生产性投资即达1.1亿元,为1949~1976年25年间青岛
棉纺织业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倍。 这期间,第一棉纺织厂新建7117平方米的宽幅织机
厂房; 第六棉纺织厂扩建6410平方米的织布四场;新建第十棉纺织厂厂房4万多平
方米; 第五棉纺织厂改建5704平方米的2万纱锭厂房;第四棉纺织厂危房翻改工程等。
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后,青岛各棉纺织厂继续稳步进行基本建设。1986年,第一
棉纺织厂投资370万元对织布车间危房迁地翻建。 第三棉纺织厂改造危房1.06万平方
米。 第九棉纺织厂翻建11482平方米的危房。这期间,新建或翻建厂房均采用建国后
通用的混凝土结构、锯齿形屋顶单层厂房构造,纺部车间地下设有较为复杂的排风、
排尘地道。第五棉纺织厂纺二车间采用带有技术夹层的三层楼半封闭厂房,屋顶采用
锯齿形北向采光,中层、底层采用封闭式侧墙采光,厂房形式新颖、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