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设 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9&rec=25&run=13

建国前,青岛除阳本染印厂外,其他各厂织机多是购买潍坊、天津及青岛铁工厂
生产的木架织机或购买日商纱厂淘汰下来的铁架旧织机。摇纱、捻线、整理、染色等
辅助设备多为自制。条件更差的人力单织厂,则是“摇纱捻线靠手工,整经织布靠脚
蹬”。1925~1926年,青岛市民众抵制日货情绪高涨,使青岛民族单织业得以发展。
1930年青岛拥有织布机160台,其中铁架织机137台(均为日商纱厂淘汰下来的旧织机)、
木架人力织机23台。 当时规模最大的五福织布厂拥有铁架织机107台。至1937年,青
岛单织业拥有各种织机1020台。其中规模较大的阳本染印厂拥有铁架织机40台和全套
印染设备;青一丝棉染织厂拥有木架人力织机20台、电力提花织机10台、起绒机1台、
木制染槽2个。 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一方面强买了阳本染印厂,另一方面将淘汰
下来的旧布机卖给中国人办织布厂。1942年青岛单织业织布机增加到2610台,其中铁
架电力织机1721台。1943年起,日本加紧了对华侵略,青岛的民族工业被日本侵吞殆
尽。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纺青岛分公司各厂相继恢复生产,棉纱资源较丰,使青岛
单织业有了发展。1948年,青岛各纱厂陷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单织业的开机数又陷入
低谷。
青岛解放后,单织业开始恢复。到1950年初,全市拥有各种织机3050台 (其中电
力织机2153台,人力织机897台),简易整经机221台,摇经机6840锭,摇纬机7000锭,
合股机16262锭及部分印染设备。
1953年开始对私营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青岛单织业得到了发展。1956年各种织
布机发展到4787台(其中铁架机2131台,木架机2656台),均为电力集中驱动。国家三
年经济困难时期,部分设备被淘汰,部分厂家被迫转产,单织设备数量大减。1961年
青岛单织业有各种型号织机2351台。从1965年起,各制棉社开始购置织机,改行织布,
各单织厂也开始了设备更新改造。 至1969年,单织厂的806台杂牌织机改造成1511型
新式织机,并实现了单机传动。1973年青岛第二染织厂(现绒布厂)将92台1511M-44″
窄幅织机改为1511M-52″、1151M-56″宽幅织机。1975~1977年,各单织厂新购置上
海和中纺机械厂产1151M-44″自动织机共596台。 截至1978年末,青岛12个单织厂共
有织机2861台、捻线机11262锭。
80年代,青岛各单织厂淘汰了全部旧织机,更新了全部染色、准备设备,并先后
投资9726.7万元,从联邦德国引进RKK-304电光轧花机1台,I262S222浆染联合机1台,
3.8米特宽幅剑杆织机61台,克麦整经机1台,泽尔浆纱机1台,PV-EIA接经机1台,48
头空气变形机1台,弟斯高温高压染色机5台,KM15多层拉幅烘燥机1台;从日本引进C-
590-F照相雕刻机1台,711P-160树脂整理机1台,TW-190高速整经机1台; 从美国引进
高温高压染色罐1个,S-300肯斯通剑杆织机40台; 从瑞士引进IDA-1800整经机1台;从
意大利引进SM93型剑杆织机62台, 从比利时引进BRTK1138、1139刷剪联合机1台,使
青岛单织业设备达到了新的水平,并为开发牛仔布、增加出口创汇奠定了基础。1988
年,青岛纺织系统内10个单织厂拥有织机2154台,及与之配套的整经机39台、络纬机
45台、 浆纱机10台、折布机7台、捻线机37台、染色机15台等准备、整理、染、印设
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