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软体家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8&rec=52&run=13

青岛市利用弹性材料或柔软性材料加工生产软体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产品有
沙发、沙发床、席梦思床垫等坐卧家具。1906年,青岛就有了德式沙发的生产。1914
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日本商人在青岛开办的官源、森阳、六岛等木器行,在生
产一般木制家具的同时,兼做沙发等软体家具。其产品有满包沙发、木扶手沙发、包
布椅等。
30~40年代,青岛市成为山东省生产沙发店铺的集中地,比较有名的有广东人匡
氏兄弟开办的玉记、安昌木器店,北京人倪顺开办的协泰木器店。其产品以沙发和软
面椅为主,年产量在300件左右。1947年,因经济萧条,这些木器店陆续关闭。
青岛解放后,随着生产的恢复,青岛软体家具的生产逐步得到发展。1953年,由
25个从事软体家具生产的个体手工业者,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青岛第一个沙发生产
联合体——沙发生产小组(青岛沙发厂前身)。工人利用麻质底带、卡腰弹簧、麻绳、
麻布、棕丝、稻草、棉花、白布、沙发布等辅料,以锤子、长针、钳子、凿子、剪刀
等手工工具,从事沙发、软包椅、汽车靠垫、篷套等软体家具的修理和生产。1956年,
在合作化高潮中,沙发生产小组发展成沙发生产社。1958年,沙发生产社与市南区木
器社合并,成立了青岛第六木器厂,既生产一般木制家具,也生产软体家具。生产规
模虽有所扩大,但生产工具和工艺并没有大的改进。同时,由于厂区分散在平度路、
潍县路、 兰山路、北京路、天津路等6个地点,在组织管理上极为不便。1959年,第
六木器厂并入第一木器厂,成为该厂的沙发生产组,当年承担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部分
沙发生产任务。1962年,青岛手工业行业贯彻落实《手工业三十五条》,生产软体家
具的工人从第一木器厂分离出来,组成青岛沙发篷套修配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沙发、
汽车篷套、大篷套及其他木制品。1964年,青岛沙发篷套修配生产合作社改称青岛沙
发木器篷套生产合作社,主要为宾馆、旅社、招待所等修理制作沙发。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极左思潮的冲击,青岛的沙发生产被迫停止。1978年,
恢复了沙发生产。 1980年3月,青岛沙发木器篷套生产合作社更名为青岛沙发厂,并
从山东省内外购置了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成为山东省软体
家具的专业生产厂。其产品除满足省内客户需要外,还远销北京、辽宁、新疆等九个
省、市、自治区。1983年,青岛开始试制新型席梦思床垫,并供应用户。1984年,企
业投资20.56万美元,分别从意大利美佳公司和英国汉尼尔公司引进年产3万件席梦思
床垫生产线,当年投产,年盈利17万元。1983~1985年,青岛软体家具生产企业新增
电热远红外线干燥炉、高频预压机、自动万能磨锯机、精密剪板机、平板剪切机以及
席梦思床垫生产专用线等19种(套)新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改进了工艺,生产效率
得到提高。
1985年, 青岛生产的软体家具已达3大类16个品种232个型号, 完成工业总产值
592万元,产品数量达2.71万件,上缴税金31.6万元,实现利润100.1万元,全员劳动
生产率为11700元/人。其产品除供青岛市销售外,还销往山东省各地市以及北京、广
东、新疆、内蒙古、青海、黑龙江、辽宁、陕西、四川、山西、江苏等14个省、市、
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