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木制家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8&rec=50&run=13

青岛建置前后,就有木制家具、日用木制品的生产。其生产方式多是一家一户的
手工作坊,靠设点摆摊,走街串巷招揽生意,或承接来料加工。其产品多是木制小农
具和一般生活用品。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低下,直至青岛解放,没有大的改变。
青岛解放初,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青岛生产木制家具的作坊和经营店铺日渐
增多,但仍处于个体和手工操作阶段,生产工具沿用锛、凿、锯、斧等,产品沿袭框
架式的结构。
在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青岛的木制家具生产行业逐步走上了合作化的
道路,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54年,由台东、台西两个木器生产小组合并成立了青
岛第一木器生产合作社。之后,陆续成立了青岛第二、三、四、五木器生产合作社和
其他木器生产组织。到1956年,青岛的家具和炊具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年产值
达29.68万元。 50年代后期,在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中,木制家具行业的工人先后
试制成功木工压刨机、双面打铆机、专用安装机、弯曲刨光机、冲子扒口机、斜面洗
槽机、自动钉箱机等自动化、半自动化加工机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进了制作工艺,
提高了劳动效率。1958年,各合作社先后过渡为生产工厂。1959年,青岛第一木器厂,
为首都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北京火车站等,设计制作了34个品种1916件高档家具,
因产品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做工精细,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同年,青岛木制家具
业和锯材业的人数达到2386人,比1956年增加41.07%。1963年,青岛第一木器厂开发
生产细木工板。同时,人造板材的研制成功,纤维板、刨花板被广泛应用到木制家具
的生产中,使木制家具的制作,完成了由框架式向板式结构的演变。70年代初,青岛
木制家具的生产工序,已由机械加工代替了手工加工,旧的生产工具被逐步淘汰,木
制家具的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通用化、连续化。但是,由于受到“文化大革
命”的冲击,1974年,青岛木制家具的生产跌入最低谷,其工业产值仅完成1804万元,
比1973年下降了74.94%。
1979年,青岛市家具工业公司成立,公司对青岛市木制家具的生产实行进料、生
产、销售统一管理,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当年,青岛市生产的木制家具被列为轻
工业部部管产品,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其产品不仅满足青岛市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
开始销往其他省、市。进入80年代,青岛木制家具生产设备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
已达90%以上, 并开始引进国外先进设备。青岛第一木器厂采用多工位专用机床和电
脑数控机床生产,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流水作业。生产的“金菱”牌大衣橱,1980
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1年,青岛家具研究所研制的组合、拆装、套装家具,
对板式木制家具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年,青岛第一木器厂生产的板式木
制家具开始出口销往国外,成为山东省木制家具出口的第一家。以刨花板为基料生产
的卧室套装家具,1982年在全国木制家具评比中获第二名。1983年,“金菱”牌中档
套装家具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1984年,青岛第一木器厂从意大利SCM公司引进
具有80年代工艺生产水平、年产6万件板式家具的流水作业生产线,1985年投入生产,
其产品当年10月在北京展出。该设备从部件加工、油漆涂饰,到组装成型,全部实现
机械化、 自动化流水作业,提高工效5倍。其生产采用先油漆后组装,用圆棒和五金
件连接的新工艺,加速了木制家具的更新换代。
青岛生产的木制家具产品,到1985年,已发展到11大类,近千个花色品种,有椅、
桌、床、柜、凳、箱、架、炊具等类型,特别是套装和拆装组合型家具,越来越多的
受到用户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