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铜铝铸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8&rec=26&run=13

青岛解放前, 因铜、 铝原料紧缺,价格昂贵,故从事铜、铝铸造的业户很少。
1945年,陈介孚在归化路13号开办介孚铸造厂,原生产皮鞋钉,后因原料昂贵转产铜
铝铸件。青岛解放前夕处于停产状态。
青岛解放后,1952年介孚铸造厂重新开业,1953年和他厂合并转产水暖器材。另
外, 1955年前开业的铜、铝铸造个体业户有长聚、集福、东聚昌、光福等共9个。这
些业户先后组成铸铜和铝制品两个小组。 1955年7月,两组合并,成立青岛铜铝铸造
生产合作社,有社员70人。除进行铜铝铸造外,还从事日用铝制件小商品的生产,并
为其他单位加工轧延铜片。 资金是社员缴纳的入会费和股金,合计为700元。其设备
只有1台小型轧延机、 1台皮带车床、1台抛光机、3台小电动机和2吨铜铝器材及搜集
来的铜、铝边角碎料。社员每天工作10小时,两周休1天,月工资有时只有5元。1958
年,铜铝铸造生产合作社、水暖器材合作社、小五金合作社、机械修配合作社合并,
组成青岛新华第三机械厂。后经调整,成为青岛重型机械厂,从事专业铜、铝零部件
的铸造。1962年,青岛市贯彻《手工业三十五条》,重型机械厂又改称青岛铜铝铸造
生产合作社。 1966年, 合作社转为合作工厂,称青岛铜铝铸造厂,企业资金额增至
20.78万元, 是当时山东省内唯一的铜、铝铸造企业。1968年,增加了拔丝、拔棒生
产业务,具有了生产圆铜丝、扁铜丝以及圆铜棒、方铜棒、异型铜棒等的技术。70年
代, 精铝制品兴盛起来,生铝铸造小商品停产。1980年,职工增加到450人,创工业
产值385万元。 1983年,企业经过整顿,提高了加工生产能力,当年产铜、铝铸件和
加工铜、铝板各420吨,创工业产值397万元。1984年,生产设备增加到70台。
1986年, 企业有职工288人,生产铜铝铸件113.3吨,工业产值370万元,有固定
资产172万元。 青岛的铜、铝铸造,在为各企业生产加工铜铝铸件、生产小商品供应
市场的同时,还曾为有关兵工厂加工过炮筒,为国外客户加工铸造过大碾盘的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