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青岛制针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8&rec=140&run=13

青岛制针厂前身是1931年12月尹致中开办的私营青岛冀鲁制针厂股份有限公司,
坐落在利津路8号。当时集资法币4万元,厂区面积3512平方米,雇工69人,后发展到
121人,1939年为170人。冀鲁制针厂的投产,打破了日本针在华北、德国针在华南独
占市场的局面。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冀鲁制针厂被日商国分壮介以10.1万元联银券强
行购买,改称青岛冀鲁制针厂株式会社。1946年,尹致中以归还财产所有权名义,以
最低价格法币266802085元,标购收回。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 青岛冀鲁制针厂复工生产。195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派
代表参加厂管理委员会, 并着手查清厂的财产和尹致中隐匿敌产问题。1955年6月,
因尹致中隐匿敌产价值1091247.40元,将工厂收归国有,成为地方国营企业,改厂名
为国营青岛冀鲁制针厂。1955~1956年,国营青岛大华制针厂和公私合营启东制针厂
相继并入该厂。1957年,有职工847人,生产缝衣针30.12亿支,创工业总产值1011.2
万元。1960年销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手缝针达1.29亿支。同年,出口镀锌丝389吨。
1965年,将“兽王”、“狮球”、“金龙”、“富贵花”等商标改为“白兰”、“红
叶”、“玫瑰”等商标。镀锌低炭钢丝有24个规格,使用“蜘蛛”牌商标。此外还生
产电焊条、工业用针、针刺针、电动玩具等。1966年,国营青岛冀鲁制针厂改称青岛
制针厂。 1979年,职工增加到1438人,生产手缝针18.29万支,完成工业总产值2279
万元, 劳动生产率达到15859元/人。外销手缝针5.17万支,出口总值68.06万元,成
为国内手缝针生产的重要厂家。手缝针获山东省与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蜘蛛”牌
镀锌低炭钢丝获山东省优质产品证书。
进入80年代,企业经过恢复与建设性的整顿,激发了生机与活力,特别是自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贯彻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企业更有了长足的
发展。 1983年全国镀锌低炭钢丝同类产品测评2.8毫米规格获第一名。2.2、2.5毫米
规格均获第二名。1980年和1985年全国十家同类产品测评均获第一名。1985年,“红
叶”、“玫瑰”、“白兰”牌手缝针均获国优银质奖。1986年,拥有职工1368人 (已
将电焊条生产划出独立建厂),产手缝针24亿支,工业针7006万支,镀锌钢丝10750吨,
创工业总产值1550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12224元/人,实现利税总额314万元。出口
手缝针8.38亿支,总值161万元; 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068万元,流动资金数332万元。
厂区占地面积23810平方米, 建筑面积31118平方米。生产设备674台,其中通用设备
222台。 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的中
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