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戏剧道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8&rec=109&run=13

1945年,烟台戏剧道具制作商来青岛开设小半半堂戏具店,从此,青岛有了戏剧
道具的生产。1956年手工业合作化高潮中,小半半堂戏具店和新成立不久的德恩戏帽
店合并到青岛市刺绣生产合作社。 1957年5月,戏剧道具生产又从刺绣生产合作社中
分离出来,成立青岛市戏具生产合作社,1958年过渡为山东省规模最大、影响较广的
戏具专业生产厂——青岛戏具厂。时有职工54人,另有分散绣工88人。当年生产戏装
女披1 586件、 王帽545顶、头面432盆,创工业产值16.2万元。先后为青岛市、山东
省和外省市的剧团(社)承制了《桃花扇》、《棠棣之花》、《孔雀胆》、《小忽雷》、
《李天保吊孝》 、《文成公主》等剧目的服装、道具。并为梅兰芳制作斗篷、凤冠;
为尚小云制作昭君盔、梁红玉铠甲、盔帽; 为马连良制作永乐服等。1965年后,出现
全国性的戏剧萧条,为戏剧生产服装、道具的工厂开始走下坡路,迫使青岛戏具厂在
继续生产少量戏剧道具的同时,开始生产抽纱绣花业务,戏具厂也改名为青岛抽纱厂。
1977年,戏剧演出业逐步恢复发展,为戏剧服装、道具的生产开始恢复,青岛抽纱厂
亦改名为青岛舞台用具厂,在制作戏具服装、道具的同时,也生产一些其他工艺美术
品。1980年,全国戏剧道具座谈会在苏州召开,青岛生产的头盔评为一等奖。在第二
次全国戏剧道具评比会上,青岛生产的盔帽评为第三名,女披评为第四名、男蟒袍评
为第十四名,总分为全国第六名。另外,有部分产品销往东南亚地区,一次订货值就
达20万多元。青岛生产的戏剧道具分为戏服、盔帽、巾子、靴鞋、头面、髯口、把子、
切末等8大类,近1 000个品种。1986年,青岛舞台用具厂工业产值达2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