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饼 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7&rec=39&run=13

青岛解放前市场上见到的饼干,多来自外地。
1950年1月20日, 青岛市手工业联社供销社沧口办事处出资3000元,购置简单的生
产工具, 在沧口升平路45号成立了青岛市手工业联社沧口食品部,并从社会上招收8名
个体食品工人,从事糖果、饼干、糕点生产。1951年,食品部扩大到16人,日产饼干300
余斤。1952年6月,食品部合并到青岛市联社棉织厂,成为该厂的一个车间,地址在台东
区太平镇,时有职工40人,继续生产饼干等食品,年产饼干43629公斤。1953年9月,食品
车间迁至市南区曲阜路24号, 成立青岛市手工业联社食品厂,时有职工85人,年产饼干
100776公斤。1954年,在工业调整中,市南联社食品厂与服装厂、靴鞋厂、酱园合并为
青岛市手工业联社加工厂, 并将厂址迁往云南路127号,时有职工356人,为联社加工厂
的一个车间。同年,从上海购进560型饼干冲印设备1套。从此,使饼干生产摆脱了手工
操作,班产由400公斤提高到6000公斤。1955年1月,食品生产车间更名为青岛市手工业
联社食品加工厂。1958年5月, 加工厂更名为青岛市新华食品厂,脱离青岛市手工业联
社, 隶属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并陆续将在合作化高潮中成立的市南区5个食品社合并
进来。11月,又更名为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食品厂,时有职工787人。1960年,食品厂研
制生产出供婴幼儿食用的钙奶饼干,定名为“青食”牌钙奶饼干,成为该厂第一个拳头
产品, 1961年形成规模生产,保证了青岛市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婴幼儿食品的供应,并
且大量供应外省、市。同时,该厂自制出饼干出炉连续化生产线并投入使用,大大减轻
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1963年,食品厂又试制安装成功饼干压面机连续化生产
设备并投入生产,使饼干生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1965年7月1日,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
食品厂更名为青岛食品厂,隶属青岛市轻工业局,时有职工936人。同年,研制生产出丁
维钙奶饼干,饼干进出炉连续生产线亦试车成功。日均产饼干3000余公斤。
“文化大革命”期间, 青岛市食品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在困难情况下,广大食品生
产工人排除干扰, 坚持生产,保持了生产的连续性,满足了广大市民特别是婴幼儿对食
品的需求。1969年,日产饼干达3500余公斤。1974年,青岛食品厂研制生产出21.6吨咸
味饼干。1976年,饼干总产量达到3630吨。1978年,“青食”牌钙奶饼干被评为山东省
一轻厅优良食品; 1979年又投资83.69万元,建成饼干生产车间,1980年底投入使用,扩
大了生产面积。 1981年, “华富”牌饼干在山东省一轻系统内被评为新产品三等奖;
1982年, “青食”牌钙奶饼干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 1983年在全国儿童食品展销会上
“青食”牌钙奶饼干被评为全国儿童优秀食品, 1984年日产饼干达到3.5万公斤,特制
钙奶饼干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5年,青岛生产的钙奶饼干和特制钙奶饼干同时获
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青岛生产饼干所需用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白糖、鸡蛋、奶粉和食用油等, 在国家
实行计划经济期间一律由国家统一调拨, 市场放开后,除国家平价供应部分外,大部分
为自找市场采购。所有饼干类产品都是自销,省内销售覆盖面达80%以上的村、镇。全
国除台湾省外,各大中城市都有销售青岛饼干的网点,外省市年销量达2400吨。
1985年,青岛食品厂拥有1000型饼干摇摆机生产线、自制的年产800吨杏元饼干生
产线和560型饼干摇摆机生产线各一条, 生产48个饼干系列产品,日产各类饼干70吨。
其中,年产钙奶饼干7901吨,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