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味 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7&rec=36&run=13

青岛味精生产起步于1936年。是年,在青日商集资开办青岛中国味原工厂,从事味
精生产。1946年,中国味原工厂作为敌产被南京国民政府敌伪产业清理处没收后,卖给
张中俊等人。后因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通货膨胀,交通中断,原料供应受阻,产品销路
中断,只能勉强维持生产,年产量不足1吨。
1952年, 青岛中国味原工厂归青岛酿造总厂领导,其产品由青岛蔬菜公司包销,生
产原料来自青岛各棉纺织厂浆纱洗出的面筋,不足部分则派人到江苏、上海等地采购,
生产逐步走上正轨, 职工增加到21人,年产量达到8吨。但是由于原料没有得到根本解
决, 生产受到严重制约,使味精生产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1958年,青岛中国味原工厂
划归青岛市轻工业局领导。1962年7月, 青岛中国味原工厂接收了原大信化工厂厂址,
厂区扩大了4500平方米。此时,原料供应仍然紧缺,生产得不到大的发展。
1964年6月27日,青岛中国味原工厂定名为公私合营青岛味精厂仍归轻工业局领导。
1965年, 青岛味精厂学习上海经验, 采用淀粉取代面筋;贷款48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1966年春, 派出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共13人,到江苏省常州学习发酵味精的生产工艺,
兴建年产200吨味精的发酵车间,形成新的生产工艺,彻底改变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并于
当年10月建成投入生产。从此,青岛的味精生产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0月29日,公私
合营青岛味精厂改称青岛味精厂。1970年,味精产量达到近百吨;1972年,猛增到200吨。
1976年,试制安装成功4个30立方米发酵罐,使产量翻了一番,达到401吨。
1977年,青岛味精厂承担了轻工业部下达的高糖高酸发酵生产味精的新科研课题,
并于翌年下半年试制成功, 1979年3月投入生产,使发酵能力提高20%,成本降低3.28%,
每年节约用粮450吨,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该厂“鸡”牌味精被山东省轻工业厅评为名
牌产品,大结晶“鸡”牌味精开始销往国际市场。1980年,青岛味精厂对空气净化设备
进行改造, 进一步降低了染菌率,提高了产品质量,“鸡”牌味精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
号。1982年, 青岛味精厂又对夫酸提取工序进行了工艺改革,采用等电锌盐法,改变了
原提取工艺中用水较多的离交工序。解决了水源不足的矛盾,节约了大批化工原料,在
减少用水的情况下, 提高了产品产量。1983年,该厂采用一次等电冷冻提取工艺,降低
了成本,解决了污水污染问题。同年,青岛味精厂投资350万元,扩建一车间发酵工艺设
备,重建谷氨酸提取工艺,对发酵工艺进行彻底改造,扩建改造工程于1984年10月竣工,
当年,味精产量达到1200吨,实现利润390万元。1985年,青岛味精厂筹备引进日本80年
代味精生产设备,为复合味精的生产作准备。同年,青岛味精厂与茌平县味精厂建立了
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解决了青岛味精加工不足的矛盾,也使茌平县味精厂扭亏为盈,当
年获利7.5万元。
1980~1985年,青岛产“鸡”牌味精连续6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
青岛地区除青岛味精厂生产味精外,还有青岛第二味精厂(位于胶县县城西南侧)。
该厂为县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专门生产食品味精,1985年,生产能力700吨,实产528
吨, 创产值646万元,利润31.3万元。“春虾”牌味精获山东省第一轻工业局优良产品
称号。其产品除在山东省内销售外,主要销往东北各省、湖南、安徽、上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