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酒 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7&rec=32&run=13

青岛生产酒精始于30年代初。1933年,资本家王宣忱开始在青岛创办华北酒精厂,
1935年开工生产。厂址在普集路13号, 产品注册“五谷”牌。因人少,设备简陋,工艺
落后,产量很低。1936年,职工增加到280人,酒精日产量3吨左右,出酒率为24%~25%。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因原料缺乏,被迫停产。1938年,日本商人南迫、别衣两人合
伙出资,在宝来纱厂以南空地上创办起日华酿造株式会社,经营生产汽水、清酒、酒精
等,日产酒精4吨左右。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 日华酿造株式会社由青岛烟酒管理局接管,并更名为沧口
酒厂, 隶属山东省专卖事业公司领导。同年,经过清理,利用原有设备和新添置的10口
大锅开工生产。1951年,青岛实业公司租赁华北酒精厂的设备和厂房,也开工生产酒精,
并定厂名为青岛实业酒精厂, 属实业公司领导。1953年,青岛实业酒精厂日产酒精为3
~4吨。同年, 沧口酒厂由山东省专卖公司移交青岛实业公司,更名为青岛实业酒厂。
1957年酒精日产量为8吨,淀粉出酒率为55%。1958年3月1日,青岛实业酒精厂和青岛实
业酒厂合并, 定名为青岛酒精厂,时有蒸煮锅6口,糖化锅4口,发酵池17个,蒸馏塔2套,
当年产酒精10吨,次年上升到36吨。
进入60年代,青岛酒精厂的生产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蒸煮、糖化实现了连续化、
自动化。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完
善工艺配套,提高自动化控制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使1971年的酒精产量突破万吨大关。
80年代初, 青岛酒精厂在改革开放精神的鼓舞下,加快对老设备的改造,对酒精生产的
各道生产工序从厂房、设备到工艺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更新,并采用新的生产工艺,使酒
精产量继续上升, 1985年达到13万吨,并在山东省酒精评比会上评为优质产品,总分
名列全省第一。
青岛酒精厂生产95度酒精,有食用、医用和工业用三个品种。主要供化工、医药、
饮料、科研、教学等部门使用;其原料主要是地瓜干。产品除在山东省各地销售外,还
销往东北三省以及山西、甘肃等省,少量销往日本。
1985年, 青岛酒精厂占地面积65633.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468.37平方米;拥
有职工1024人, 固定资产原值1167万元,净值520.8万元,流动资金684.17万元,年产酒
精1.3万吨,创产值1974.26万元,实现利润3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