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感光材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7&rec=23&run=13

青岛感光材料的生产筹建于1968年6月17日, 1970年投产,从此结束了青岛无感
光材料生产的历史。1968年10月25日组建的青岛“五·七”感光材料厂,接收湛山大
路48、 52号和太平角四路7号全国总工会青岛疗养院的礼堂并进行改造,1969年,建
成占地面积6420平方米、 各种感光材料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平方米的青岛“五七”感
光材料厂,改称青岛感光材料厂,为国营企业,隶属青岛市轻工局领导。建厂初期,
由于技术力量不足,缺少专门人才,又无经验,工艺也比较落后,1970年投产后,当
年虽生产出相纸11541盒、胶卷47.58万平方米,但正品率只占产品的42.56%,造成产
品积压, 当年亏损14.52万元。为了扭转被动局面,1972年企业对设备进行了改造,
将涂布机宽幅为550毫米的烘干道改成平板烘干, 使年涂布能力由70万平方米增加到
130万平方米。但因产品生产和产品包装不配套,生产仍不见起色。1975年,新建427
平方米厂房,形成相纸、胶卷两条包装线,使生产走上了协调发展的道路。当年,相
纸产量增加到32925盒,胶卷6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225.52万元,盈利5.5万元。其间,
由于所用原材料不合格, 生产的1.2万盒相纸合格率仅占40%, 造成11万元的损失。
1976年,在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时,由于对方案缺乏科学论证,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当年企业亏损17.46万元。 后经全体职工的努力,对各项设备进行了科学调试,使生
产大幅度上升,质量也相应有了提高。
1977年, 年产相纸792万盒,胶卷36万平方米,正品率达到72.77%。1978年,企
业获利70.16万元, 创建厂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产品1979~1980年连续两次在轻工业
部同行业产品评比中获第二名,并被评为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厅优质产品。
1981年,青岛感光材料厂筹集资金68452万元,其中,国家拨款51.79万元,山东
省“五小”(小钢铁、小煤窑、小水泥、小化肥、小机械)工业办公室投资7863万元,
银行贷款468.10万元,山东省工业技术改造部门拨款55万元,市财政拨款20万元,青
岛市一轻工业局拨款11万元, 在宁夏路筹建新厂,占地面积39380平方米,于1984年
建成并搬迁完毕, 年涂布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平方米。同年,生产的相纸被评为山东
省优质产品。
1985年,青岛感光材料厂拥有职工436人,固定资产原值417.68万元,净值36245
万元,流动资金449.23万元;有各种设备39台,其中专用设备8台。年产相纸85795盒,
胶卷16.04万平方米;创产值630万元,盈利10.57万元。
青岛生产的感光材料主要有“青岛”牌GB21—120、135照相胶卷和“青岛”牌各
号相纸。生产所需原料,片基从国外进口,其他来自上海和青岛有关厂家。产品由青
岛百货批发站经销一部分,其余由厂家直销。实行市场经济后,产品全部由企业自销。
主要销往上海、浙江、湖北、广东、云南、辽宁、黑龙江等16个省市,客户达72家。